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三句名言,句句经典, [复制链接]

1#

当年“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的诸葛亮,以才智多谋著称于世,他的聪明智慧,在《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父亲,《诫子书》是他在五十四岁临终前,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后来成为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这封家书简练严谨,充满智慧,句句经典,堪称家训中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三句名言,相信会受益终身。

一,夫君子以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行为操守呢?就是要从宁静中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节俭中培养自己的品德。

“静以修身”。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回归生命的本源,才能发现我们的本性,了解了本性,就会明白万物一体的道理,也就清楚了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个人的智慧德能就会有所提高。我们看到修行人经常参禅打坐、诵经拜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那个“静”的状态。古人教育小孩,从小就让他读诵经典,也是为了让小孩的心能静下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生起智慧,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因为旁观者心里相对比较清静,而当局者心里就比较浮躁、混乱,处理起事情来就容易失去理智。

“俭以养德”。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欲望降低到最低点,道德品行自然就高尚了。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生活,可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就这样,人家还过的还很快乐,就是因为他一心都扑在学习圣贤学问和提高自己修养品行上,所以才能法喜充满,心情喜悦。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一定要从节俭做起,不要去追求物质享受。

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做不到清心寡欲,习惯不了过平凡清淡的生活,就无法确立人生的志向。如果静不下心来,不能排除外来的干扰,也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

“非澹泊无以明志”。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很多,学习圣贤学问的人也很多,但能成圣成贤的却不多,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澹泊”二字。举个例子:最近几年自媒体很火,很多人就把控不住,忘记初衷了。刚开始读书写文章,起心动念还算纯净,就是为了学习圣贤文化,陶冶情操,顺便把心得分享给大家,锻炼自己的文笔,纯属个人兴趣爱好。但后来发现其中有利可图,流量就可以变现,知识可以赚钱,并且利润丰厚,就抵制不住诱惑了。书也不用心去读了,文章也不用心去写了,那干什么呢?专门在标题上下功夫,怎么吸引人怎么来,怎么能获得流量怎么来。不再专注文章内容本身,而是专注于平台推荐机制,专门研究媒体平台的漏洞,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平台更多的推荐,这就叫不务正业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内容好的文章,阅读量未必就多;很多爆文呢,反而却没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不过是套路而已。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做不到淡泊,做不到清心寡欲,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开始还可能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就逐渐变成欲望,变成贪婪了,这已经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变成金钱的奴隶了。所以有志于做学问的同仁,一定要将“非澹泊无以明志”这句话牢记在心,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非宁静无以致远”。为什么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呢?还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浮躁了,太急功近利了。看到别人随便写篇文章可能就收益一千、一万,甚至更多,我们的心就平静不下来了,书也读不下去了,也想跟人家学套路,钻漏洞,赚流量,这就离我们读书做学问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心灵的宁静,不被外界所扰,不为名利所动,才能专心一志的做学问,才能达成我们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精进;急躁冒险,就无法陶冶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俗话说“笨鸟先飞”,不怕笨,就怕懒。人只要一懒散下来,沉迷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就算你再聪明,也会堕落下去,不再进步,早晚被社会所淘汰。

“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人说“欲速则不达”,太懒散不行,太冒进也不行。喜欢追求刺激,喜欢冒险,内心浮躁,急功近利,就很难陶冶自己的性情。为什么古人喜欢琴棋书画?就是因为要学好这些东西,都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慢”。你要是心浮气躁,哪样都学不好,古人教小孩学这四样,就是为了磨练他的性情。为人处世也是一样,事缓则圆,越是急躁,这事就越办不好,是越忙越乱。

诸葛亮的这篇《诫子书》,虽然很短,只是一封家书,但就这三句话,如果我真正能够做到了,也会受益终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