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五章感悟 [复制链接]

1#

今天看了《道德经》第五章。其内容如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天地和圣人对我们万物都是平等的态度和无私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包容性。所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自强,奋发向上,我们会得到与别人平等的机会。

这一张还告诉我们虚空的重要性。任何事物只要保持虚空,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就像风箱一样永不枯竭,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不要天天欲壑难填,把自己塞得满满的,好像自己什么都有,其实是一无所有。物质在丰富,精神上也是一贫如洗。所以我们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虚心的态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平衡。以一种开放和接纳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无常,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古往今来,多少精神世界丰富的人,都不是特别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他们都是以少私寡欲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来减少内心的困扰和不必要的执着,从而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过多言语导致困惑和失败。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教育孩子是一个大问题。多家长看到孩子就开始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要好好学习,要遵守纪律,反正什么都说,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孩子却不理解,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道德经》中的智慧。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希望不被外在的纷扰所影响,从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自由。

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通过天地和圣人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道德和人生追求的标准,鼓励我们培养无私和包容的精神。通过学习和践行圣人之道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