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前后共分81章,今天在《弯豆聊国学》里继续解析第章部分,以后还会对81章的其它部分逐一进行解析,后期也会对这些解析,做相应的视频诵读。春秋时期·老子在其《道德经》第章里有如是说:古之善为士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②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③。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④,俨兮⑤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⑥,敦兮其若朴⑦,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⑧。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⑨。①、善为士者:善于做士行道的人②、唯:因为③、容:形容、描述④、豫、犹:都为兽名分别指一种动物。豫生性多疑,每有行动,都踟躇不敢行,这里用以形容行为之瞻前顾后。犹:其的生性特点与“豫”相似。⑤、俨兮:严谨、谨慎,毕恭毕敬的样子⑥、敦兮其若朴:敦厚老实、纯朴,朴:未加工过的原木⑦、浑兮其若浊:浑、污浊不清。本人认为此处是在形容混乱起来如同搅动起来的浊水⑧、蔽不新成:此篇难点,个人观点是遮挡住锋芒,不让崭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新思想、新事物呈现出来译古时候那些善于做士行道的人,思想微妙玄通,深知权力之变数,高深的令人难以预测捉摸。正因为他们的令人难以理解预测,所以才要勉强的形容他们。有时候他们行动起来谨慎的如同踩着冬天的冰过河似的,警觉起来仿佛在防备四周的人,好像四周都有敌人要随时攻击他们。公瑾自持起来又如同一直在做客一般。一旦涣散了又像似即将融化的冰,就要四处浮动。敦厚老实起来又非常纯朴,仿佛是那些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表现出的尽是非有能力之人的样子。心胸宽广起来,又豁达到如同山谷。等到想让自己的意识呈现给人一种模糊混沌的形态,又让自己的形象显得十分混浊。谁能让这份混浊安静下来,慢慢的得以澄清?谁能让长久的安静变得动荡起来,慢慢的显出生机?懂得保持这种生存之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们不会自满,所以更不会自大,他们会尽可能的要俺去锋芒,作因循守旧状的活!白话译释:古时那些得道的士大夫之流,各个思想微妙玄通,高深的令人难以捉摸,正因为这份令人难以捉摸,所以才可以勉强来形容他。当他们行动谨慎起来,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冬天踩着冰过河;警觉起来又仿佛四周都是敌人,要时时设防;行动严谨起来又如同一直在做客;涣散起来又仿佛是那即将解冻的冰,就要四处去游动;敦厚老实起来就如同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般朴实无华;思想混沌起来又仿佛是那不停被搅动着的泥水一般,混沌不堪;谁能让这份混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让这长久的死寂动荡起来,慢慢焕发生机;深明此生存之道的人不想让他太盈满,因为有这份不自满不自大的存在,所以他们会主动遮去锋芒,显现出一种因循守旧的模样,而不去与人争!老子第十五章最后几句的理解是难点,特别如⑦、浑兮其若浊:浑、污浊不清。本人认为此处是在形容混乱起来如同搅动起来的浊水及⑧、蔽不新成:此篇难点,个人观点是遮挡住锋芒,不让崭新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新思想、新事物呈现出来最后几句话的理解,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个人觉得对“蔽不新成”这句,若不存在后世人抄袭记录的笔误,觉得此处就完全把蔽字按他原有的字面意思理解就行,这样完全可以呼应全文,也可以体现老子的思想与主张,不用把蔽=敝,更没必要人为的再去猜测或引申!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