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上市三个月狂销五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我是一个爱书之人,尤其爱国学类图书。这么说吧,但凡有点名气的国学类著作,我都有收藏,有的甚至收藏了好几个版本,比如《道德经》的注本。目前来说,我手里有王弼、河上公、成玄英、苏辙、憨山大师、林语堂、任继愈、陈鼓应、王蒙等不下三十个人的《道德经》注本。其实,这么多注本,我多数是用来收藏的,我认为真正值得反复研习的,只有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成玄英注本和憨山注本,今人的注本几乎没法看。比如陈鼓应,名气大得不得了,但其《老子今注今译》实在是初级水平,太水了。

最近经商务印书馆的朋友推荐,入手一本《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着实眼前一亮,一口气读了三遍。不夸张地讲,这是我见过最牛级的《道德经》注本,没有之一,绝对没有之一。然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它的销量,据第三方数据,《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上市三个月狂销五十万册,这在《道德经》相关书籍中绝对是天大的销量了。在我的印象中,《道德经》相关书籍是个小众市场,即使卖得最好的陈鼓应的书销量也不大,跟畅销书没法比。《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能有这样惊人的销量,实在令人惊喜。为了搞清楚其如此畅销的奥秘,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出差特别多,全国各地跑,这样方便了我考察各地的图书市场。前前后后我考察过不下一百家书店,说实话,结果让我非常失望,因为我并没有看到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比如精心策划的促销活动啊,签售会啊什么的,都是平平常常的销售,摆在货架上,读者自己选。当当和京虽然有折扣,但也是随大溜而已。

最后,还是那位商务印书馆的朋友点醒了我,他说:现在书难做,一年销量五万册的书就算畅销书了,除非书商要销量不要利润,舍得下血本促销,否则年销百万册真的是不敢想象。但也不是绝对的,像余华的书、刘慈欣的书等,年销百万册跟闹着玩儿似的,根本来说还是图书本身的品质做主。《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能有这样的销量,根本原因肯定在书本身。消费者都不是傻子,没有那么多人轻易上当受骗的。只能说在《道德经》相关市场,高质量的书实在太少了,市场一直处于饥渴状态,突然出现一本大牛的书,市场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了,畅销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文化产品是个刚需。

朋友的话触动了我,因为我对《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的品质是有判断的,只不过之前有先入为主的认识,以为《道德经》类书籍没有多大市场,所以有点不信它的销量。之后,我便不再跑书店,而是反复阅读《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并开始留意周边和《道德经》相关的人。也许是“视网膜效应”起了作用,我竟然发现身边有大量的人在学习《道德经》,甚至农村老家都有《道德经》学习组织,真的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

最后,我终于放弃了其他一切猜疑和想象,得出了最终的结论:《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的成功只有一个原因,图书品质实在太过硬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以为它有多复杂,其实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你都不相信。我记得杨丽萍说过一句话,她说:“其实赚钱是最简单的事,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钱就会随之而来。”我把杨丽萍这句话套用在《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上,《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的成功是因为图书品质做到了极致,当图书的品质做到极致后,根本不需要做什么特殊的促销宣传,媒体报道、粉丝追捧、销量等自然而然的就全都来了。这可能就是《道德经》中说的“静之徐清,动之徐生”的道理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