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字数不多,可得出的结论却很让人震惊。
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下间的大事;不看窗外,就能懂得自然界的规律!
好吧,杠精们会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不用出门当然可以知道天下间的大事,不看窗外,当然也能懂得自然界的规律,可是在老子生活的时代,是没有互联网的,他是完全凭借自己对于天道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知天下,才能懂规律的,这个就比较厉害了。
从理论上来说,因为道生万物,只要能感悟道,就能感悟和体会到天地万物的规律,这没什么毛病。
那么要怎么感悟道呢?
前面第十六章说过,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内心达到空明虚无的极点,护持着纯粹的清静安宁,也只有这样,不出门也不看窗外的观想,才有可能慢慢感悟到道。
所以《道德经》其实是一个完整而完美的闭环,理解老子的所思所想,跟随老子的所写所为,随时按照道的原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就完全有可能了解道的玄妙。
但这也仅仅只是了解,或者只是自以为了解了道而已。
因为如果你做不到不出行而知天下,不去看而明事理,不妄为就能有所成就,就不能说是真正的了解道,就不能说是真正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道,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自然界的规律呢?
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吧!
当然,老子这里所说的是天道,是通行天下的大道,是整个大自然都遵循的原始规律,能懂得这些的,就只能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了。
而我们这些并非生而知之者的普通人,如果能够通过学习和体悟,懂得一些具体事物的专属规律和特点,已经算得上是非常难得的成绩了。
例如解牛的疱丁,例如用兵的孙武,例如写字的王羲之,例如写诗的李白杜甫,例如作画的吴道子,例如舞剑的公孙大娘,例如为将的岳飞……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里所说的道,应该就是不同于天道的小道、专业之道,自然也有着它们独有的规律和特点存在。
天地茫茫天道悠远,像老子这样高明的圣人都是神话一般可望不可即的存在,而我们这些生来平庸的普通人,只要能守住自己的心中之道,在万丈红尘中持道而行,就一定能健康快乐的过好这一生!
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