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亡论82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www.znlvye.com/m/

《经法》篇《亡论》章,亡国之论

守国而侍(恃)其地险者削,用国而侍(恃)其强者弱。兴兵失理,所伐不当,天降二央(殃)。逆节不成,是胃(谓)得天;逆节果成,天将不盈其命而重其刑。赢极必静,动举必正。赢极而不静,是胃(谓)失[天];动举而不正,是胃(谓)后命。大杀服民,僇(戮)降人,刑无罪,过(祸)皆反自及也。所伐当罪,其祸五之;所伐不当,其祸什(十)之。

防守一方如果仅凭地势险要固守,其国防力量将遭受严重削弱。进攻一方倘若仅凭国力强盛而强攻猛打,国力也必然遭到损失。兴兵出师无名,征伐不合天道,双方都将遭天道惩罚。遭遇叛逆的势力如果成功抵挡住了,那算上天保佑;如果遭遇叛逆的势力没能抵挡住,上天不会延续其天命,而必然给予重重的惩罚。征伐如果大胜,就必须使社会尽快安定,行动举措都要公允端正。如果大胜还不知安定秩序,这就是失道。行动举措都有失公允端正,那就是步亡国的后尘。大肆杀害已然臣服的百姓;已经归降的也要杀戮;无罪之人惨遭刑牢之灾,这都是引火烧身的行伪。讨伐当罪之国,祸福尚且各半,但是讨伐不当,就只有祸患了。

新冠疫情极大地凸显了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强大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且体现在所有的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中。所以,这种优势不以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为准。反观西方的海洋文明国家,则是应对得一塌糊涂。

那个曾经认为自由民主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的弗朗西斯·福山是何等的无知和狂妄。难道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目的就是用绿票子薅羊毛吗?“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不可能是议会制、三权分立制、多党竞争制。当然,最终会是什么,浔阳野老(百家号)现在还看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就是可以参考《黄帝四经》中的描述。

随着91年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所顾忌的鹰酱,未经联合国授权,用一瓶洗衣粉做借口,拉上几个马仔就在中东开干。让我们看看《黄帝四经》中是怎么说:“兴兵失理,所伐不当,天降二殃”。就是说如果出师不正当,兴兵征伐不合自然规律和人间道义,侵略和被侵略的双方都将遭受战争带来的惩罚。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过去一直被解读为: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悯的一方胜算多。其实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我们今天出于篇幅和主题的原因,就不多展开讲了,我只告诉大家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说:举兵相搏彼此之间,力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么就是悲哀的相互累积,结果是没有赢家。不要问我为什么,再多说就“泄露天机”了。这里我再多说插一句,古今过往所有对《道德经》的相关解读或许和老子他老人家想要表述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说《黄帝四经》是否值得一读,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遗憾的是前辈的翻译中都没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所在。浔阳野老,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立字于此,今日虽然少有阅读,以备来人往鉴。

“天降二殃”不是两个或双重灾祸,也不是指后面的“逆节不成”和“逆节果成”,就是指兴兵和被伐的双方。其实,这个问题放在今天,还更加复杂化了,简单的说,这句话换做了今天,应该说:“天降多殃”更合理。

“逆节不成,是胃(谓)得天;逆节果成,天将不盈其命而重其刑”。“逆节”是一个今天不太常见的词,大致的意思有: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3、犹叛逆。

4、指叛逆者。

5、违背法度。

说实话,我为了这个词,犹豫思考了好几天,因为这里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对应解读。让我们简单地浏览一下《黄帝四经》中这个词是否有重复出现,看看我们能不能以《黄》解《黄》。《论约》中有“养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戮,必有天刑。逆节始生,慎毋勘正,彼且自抵其刑。”《行守》中有“天有恒干,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光。骄溢好争,阴谋不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夺之而无予,其国乃不遂亡。近则将之,远则行之。逆节萌生,其谁滑当之?”《顺道》中有:“若此者,其民劳不僈,饥不殆,死不怨。不旷其众,不为兵诛,不为乱首,不为怨媒,不阴谋,不擅断疑,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慎安其众,以随天地之从。不擅作事,以待逆节所穷。”

显然,以上的几处用叛逆天道伦理解释都通。但是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一段中,的确是不能这么解释“逆节”二字。那么,经过大量的查阅,让我们再看看,在先秦的其他先贤的著作中,还有怎么使用“逆节”的。我找到《管子·势》中有这么一句:“逆节萌生,天地未刑,先为之征,其事乃不成”。有注解说:“‘逆’迎也”;“‘节’犹事也”。我觉得从意涵上讲,《管子》和这里“逆节”的用法,和我们今天讲解的这一段中的“逆节”的意思是相似的,也就是说“逆节”大致的意思是对抗、对立、叛乱的势力。

综上,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叛乱或者对抗的势力没有成功,算是上天眷顾。如果叛乱或者对抗的势力最终胜利了,那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这个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成立。

顺便这里说一下《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前)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家,但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可谓博大精深。

结合《管子》前面咱们提到的那一段,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哲学的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

“逆节萌生,天地未刑”其实就是危险处于潜在,并未显现,也就是看不到天地降刑,这时候,盲目地兴兵,那么就是没有顺应天道,就是属于“兴兵失理,所伐不当”。所以《管子》说“先为之征,其事乃不成”。如此,则必然“所伐不当,天降二殃”。

对应今天的国际关系,大家结合贸易战就明白了。虽然兔子家的确有潜在的可能,但一切“像”都指向兔子家是“生国”,“生国”要怎么样?“生国养之”。这是我们前面一章中讲到的内容。也就是对于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家,就要去取法学习、扶持、联合他。今天,特不靠谱“不讲武德”,不但不联合,反而发起了贸易战,“所伐不当,天降二殃”。《黄帝四经》说的对不对,请小伙伴们“耗子尾之”地后面留言。

浔阳野老翻译撰写,版权所有,禁止非研究用拷贝,如需引用转载必须标注来源。更多《黄帝四经》及《老子》解读请在往期中查找。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亡论》80犯禁绝理

逐字逐句详解《黄帝四经·经法·亡论》81守国而恃其地险者削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玄之有(又)玄,众妙之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