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润泽说图文系列解读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www.wzqsyl.com/m/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实际上应是《德道经》第一章,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是老子道经的第一篇。

原来是“非恒道”,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讳,用“常”代替“恒”,长久与永恒相通。

这种避讳的方式,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观世音,为了避讳李世民,而省略成观音。

那么道经第一章到底在讲什么呢?

实际上,在讲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就是:老子能讲道吗?

第二问题就是,我(润泽)能解读道德经吗?

老子首先给出了思维的模型,就是:#自以为非的科学思维与#自以为是的探索思维。

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充满了好奇,但科学家能够解密宇宙的奥秘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思维科学家解密了宇宙的规律,也从中向外太空进行探索。

这是因为,科学的第一个思维方式:自以为非的科学思维,就是道可道思维模型。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个条件就是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任何物体要么保持迅速之间运动,要么保持静止。

这种有条件,有适用范围的概念,就构成了科学的范畴,就是科学家自以为非的心态。

就是道可道中的,道之所以被道即能够解密的原因。

非恒道,首先和的道是名词,一个是宇宙本身的规律,一个是人类进行的解读或者解密,属于动词,就说出,道出,解密的概念。

可道之道,就是自以为是的探索精神,是人类对自然规律一次归纳总结与发展,此发现出来的规律与智慧都是人类自我的创造,就形成了“自以为是”的探索精神。

现在回来,思考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既然“道可道,非恒道”,那么老子写出来的道德经中的道经,是道吗?或者是永恒的道吗?

实际上谈论这个问题,是一个思维上的辩证。

首先,道可道是老子自以为是的探索出来的,同时非常道的,又是老子对自己探索出来道的一次自以为非的确认。

宇宙有宇宙的规律路线,人类有人类的解密的规律路线,虽然是不同的路线,但都可以解密宇宙的奥秘。

就像是,输入与输出,中间的黑匣子内,老子有老子的路线,宇宙有宇宙的路线,我润泽有润泽的解读路线。所以虽然极可能或者一定路线不同,但在解释上面,我们都能够同频共振。

所以在这一点上,老子可以解读道,我可以解读老子的《道德经》之道。

至此,就是道德经,第一句话的理解。

包括,霍金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一样,都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接下来,就更容易解读和理解了。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万物万物是没有符号的,人类将之强加了“名”,于是就有了,但这个名也是不永恒的,类似于“手”和“机”,这两个字,在造字之时已经有,后来我们组合成了“手机”就是现在我们常用的phone,phone这个词汇也是人类将之创造出来的名相。

另一种,非恒名的概念就是我们的姓名,姓名是我们的人文符号,慢慢的会代表一个人的精气神,更换姓名,或者多加一个字或者笔名就是另一种人文符号的显示。

刘备,字玄德,或者起名一个英文的名字,或者我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