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格物窍门情绪很麻烦,比情绪更麻烦的, [复制链接]

1#

,我们在大家「诚意」练习有了一些心得的基础上,重点分享了如何「净心」。

在「内在意识」强了以后,一面要「净心」,另外一面要「格物」。这篇,我们重点分享「格物」。

「净心」要删除的,是「前意识」中各种各样的情绪。「格物」要删除的,是「外在意识」中的各种观念。

先来区分一下「观念」与「观点」的差别。

「」是有「意识能量」的,会变成人的「认知—行为」的驱动力。而「观点」则不同,仅仅是一种认识,并不会转换成人的「认知—行为」的驱动力。所以,「」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讲「净心」,把情绪删除以后,情绪就消失了。但是「格物」,严格的说起来不是删除,而是一种转换:把「外在意识」中的「」转换为「

从组成的结构上来看:「」是「」的记忆部分,我们不可能把「外在意识」中的记忆给删除。能删除的,是附着在这些「观点」上的「念力」,把「观念」上的「」删除了,「观念」就变成了没有驱动力的「观点」。

借用《金刚经》的话来说,「」在外在意识中,具有「住」的能量,而「观点」则不具备这种「」的能量。

所以,即使在外在意识的记忆中,依然存在一些「观点」,但是,这些「观点」不具备「」的能量,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格物」的窍门,就是删除我们外在意识中所有「观念」的「」,让它们没法「」。让「观念」变成「观点」,不再对我们产生驱动力。

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所住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不动念」。

我们大多数心智新玩家都才开始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所以对「不动念」不太理解,总觉得「不动念」,人不就木了吗?什么也干不了吗?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我们做好「诚意」的练习,把意识收回来,并守住。「内在意识」强了以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肉体大脑放空,让外在意识「不动念」。

这时候,我们能体验到,「内在意识」处在一种对外在事物整体「感应」的状态。

这种「感应」的状态,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经》说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阴符经》说的「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吕洞宾《百字碑》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种「感应」的状态,就是第二套心智系统的状态。

之前有个网友,在他的分享中,已经提到过这种状况。所以,我们只要继续「诚意、正心、格物」的练习,基本上,都能感受到这种状态。

给新玩家的导读链接

在开始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先把下面这张图记住。

练习心智系统转换非常简单,记住这张图,就可以了。

一、先了解大致的情况:

下面第二条链接,主要针对「心智玩家学习群」的新玩家,大家要仔细看。

1、「心智玩家」群里玩什么?给新入群的朋友们!

2、9月27日「心智玩家」学习群,开群分享

就好比登山,「往上走、不要停」是关键,所以,在「心智玩家学习群」里,我们不做任何理论性的探讨,只进行《大学》:「诚意、正心、格物」的践行与交流,除此之外,一概不讨论!

山脚下的讨论,往往是热闹的,而这样的热闹,对于登山者的目标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有的疑问,在登山的过程中,都会得到答案!

所以,要做个坚定的践行者。

二、正式开始练习之前,需要做的转变

1、学习儒、释、道之前,先让自己拥有常人的智慧!因为儒、释、道本身都是超越常人智慧的大智慧

这篇强烈推荐心智新玩家们,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很多人人生遇到了问题就跑儒、释、道这里,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效果的。

儒、释、道所以追求的是「无我」,可是,很多学习者连个常人社会中的「无私」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学会「无我」,结果,把自己弄的儒里儒气、佛里佛气、道里道气,来掩盖自己人生的失意。

所以,常人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先用常人智慧进行解决,先学会「公心」心智模式与「职场」思维模式。

为了新玩家们学习,心智玩家特意做了短视频《便签君说》第一季(共7集),发在了新浪微博

便签君说。

三、诚意的练习

《中庸》之“诚”的真正内涵: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内在意识,人才能真正的静下来

2、如何突破练习「诚意:意识往里收」的第一阶段|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感受外轻内重则贵的生命升华的历程

3、孔子为什么那么注重「礼」?「礼」在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中,究竟起什么具体的作用?

重点读第一篇!

四、正心的练习

1、修心很累,《大学》的「正心」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每天看着自己的进步、提升、成长

具有实效的心理清理技术

2、心智玩家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吗?|如何消除深埋在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

五、格物的练习

「格物」是一种心智调整的技巧,所致的「知」,是一种高级思维状态

六、如何静坐、如何分享

心智玩家的「静坐」与传统静坐的区别

2、真正的「布施」,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的、彻底的无私分享!|在心智玩家群里,我们应该如何分享?

3、心智玩家的「静坐」是这样坐的……

七、关于内思、意识影像、以及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元神意识的区别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学会用「内思」思考

强化「意识影像」的感受|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内思」基本功

原创时代,如何才能拥有原创思维?|欲神、识神、元神思维的特点与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内思」?

4、把听到的,还原成:意识影像|学会用「内思」思维之:听

解读《大学》相关链接:

1、我们以往对《大学》的认识,都是错的!

彻底还原《大学》、彻底认识孔子

2、讲了两千多年的“礼”,却不知道孔子的“礼”是做什么用的

3、你可知道,格物致知的“知",是谁在“知”?

4、把变成的秘诀:慎独

5、“格物”再解,何为“物”?如何“格”?

6、视而不见,才能洞悉本质

慎独的方向与目标

7、《大学》的秘中之秘:在慎独中,作什么?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甚意思?|不要再黑孔子了!中华源头文化的伟大远超想象

9、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10、《大学》:完全意义上的大乘与普度众生,比佛经更具佛学意义

解读《中庸》相关链接:

1、《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

2、还原《中庸》的本来面目,必须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的语言

3、君子固穷?孔子如果真是教人守穷的,后世还会有儒学、儒家吗?

君子与小人,追求人生成功的两类人

4、孔子的难题,也许海派文化能解决!

现代人学习《中庸之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5、无人机时代,让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无奈不再无奈

6、为何是隐恶,而不是除恶?《中庸》里的领导力、洞察力的秘诀!

7、用想象力获得人生成功,跟着爱因斯坦学会《中庸》

8、熬过这一段「在黑夜中的攀岩」,人生从此不再黑暗!

倾听生命的旋律、感应命运的节奏——《中庸之道》的本质

打开智慧之门:儒、释、道、耶、艺『真正入门』的钥匙

11、真正让父母感到安心,让亲戚安静的,是你成熟、稳重的态度与言行举止|孔子说的「君子、小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12、身体,是我们的学生;打坐,是给身体上课|体悟孔子「南方、北方之强」

13、学会真正儒、释、道的捷径——『打坐』

14、上帝负责创造世界,中国人负责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

15、孔子怕什么?孔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清明话生死

16、「做事的状态」比「怎么做事」更重要!|孔子的骄傲被误读成了谦虚

17、「道」究竟是什么?孔子「人不可以为道」才能让人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18、孔子告诉我们,如何走入人生的高分通道

19、还原「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的真正内涵!|在这个急吼吼的世界里,定力,才是真正的智力!

20、人为啥会怕鬼?又为啥要拜神?

21、人生不想栽跟头、就得学会「栽」:人生成功的攻略

22、未来中国人立足世界,就在一个「孝」字|用「思维结构图」、「便签思考法」解读孔子的「孝」

23、现代人都能学会「内思」的路径:淡化欲神反应,强化识神思维,最终用元神“看”

解读《论语》相关链接:

你可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真正含义?

孔子三十而立的“立”,真正站进了「命运高分通道」的门内

当个「不惑」的明君|学会感知、守护、信赖自己的元神意识

「人往高处走」的最佳策略:君子固穷。别怕!这话真不是让人守穷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被误读两千多年|从「关系」思考方式入手,学会「内思」

人为什么会极端?|人与完美世界,只隔着一个「内思」|「学而不思」真会搞死人的!

找回「中国人失落数千年」的生命状态

「学而时习之……」蕴含着,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钥匙

《文明的足迹》相关链接

1、告别哲学——当人类文明步入重叠结构世界,哲学将完成历史使命

近阶段系列文章链接:

孔子收学费吗?

中华传统文化的「礼」,是为人类文明保存的火种!

佛祖「戒、定、慧」VS孔子「礼、定、智」:孔子的学生为什么多是「通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