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zhì]无欲也,使夫[fú]知[zhī]不敢,弗为而[néng]已,则无不治矣。
各家解读:
王弼《道德经注》: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河上公《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吕洞宾《道德经心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徐梵澄《老子臆解》: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梁海明译注《老子》: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浔阳野老解读帛书《老子》: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详解:
“是以”,所以,因此的意思。
“圣人”,《老子》中的圣人通常是指品格和智慧高超的人物。是老子所极力推崇伟人。
“之”,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治”,本义:水名。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这里指治理政务与治身。
“也”,文言语气助词,表示停顿或断句。
“虚”,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其”,代词,表述他或他们。
“心”,心是指精神和思想,我不太能接受虚无说,虚无是一种消极的心境。这里的“虚其心”和“若其志”其实是一个意思。不过也有区别,“虚其心”更多的内求,是开阔胸襟,而“若其志”更多的有点偏向于外求,减少欲求。
“实”,造字本意为会意字。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为富有,《说文》——富也。
“腹”,肚子。这里引申为基本需求。
“弱”,会意字。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与“强”相对。
“志”,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老子的“志”是贬义词,意思是有“我”之志。
“强”[qiáng],健壮,有力,与“弱”相对。
“骨”,指人的品质、意志、气概:侠骨、骨气。
口语概义:
“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现可欲”就是要消除欲望,但是老子在这里虽然用的是“民”,但其实这和“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一样,其实是借用“民”在说统治阶级。所以,有德行的圣人在治理的方法上,使“民”能做到心境恬淡,生活安康,意志无争,信念坚定。这里其实是真的可以包括“民”的,因为上行下效嘛。有人说“弱其志”就是愚民的铁证。如果“弱其志”真的是愚民,那么不就和“强其骨”矛盾了吗,其实老子通篇没有愚民是思想色彩。这里的“民”仍然是主要是指统治官僚阶级,若的是图谋个人利益的“志”,强的是天下人的“骨”。其实这也透露了老子的和谐理念,一个能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国家和民族,何惧外患,何愁内忧。
其他相关解读:
逐字逐句解读《老子》——不上贤,使民不争
别让老子替你们圆场——“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45帛书《老子》第一章老子不玩“捉迷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用于商业盈利目的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