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书局每周新书第31周 [复制链接]

1#

1《老子道德经解》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以佛解老,精义纵横

开显二教,浑然圆镜

[明]憨山德清著尚之煜校释

繁体竖排版

32开平装

-7---3

28.00元

本书是明末高僧憨山德清以佛教禅意注解《道德经》的著名作品,由“序”、“老子传”、“发明宗旨”、“发明趣向”、“发明工夫”、“发明体用”、“发明归趣”、《道德经解》上篇、下篇等几部分组成。“发明”诸题扼要阐明《道德经》理趣,正文依《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分别缀解,从佛教禅宗的角度阐发《道德经》奥义,倡导“教三道一”的理念,为人们了解《道德经》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佛教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

此次整理,以金陵刻经处光绪十二年()刊本为底本,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作校本,进行标点、校勘,并对德清释文中的生僻字词略作必要注释;另附《观老庄影响论》《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两篇文字于书后。

2《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作集

阅读和研究《老子》的经典读本

陈鼓应著

简体横排

32开平装

-7---6

32.00元

《老子今注今译》为著名道家研究学者陈鼓应先生的力作。本书以华亭张氏所刊王弼本为底本,吸收了历代《老子》研究的成果,对《老子》一书做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价,并加以今译。本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译文流畅,注释准确,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和经典读本。

3《周易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作集

一反旧说,全新解读

陈鼓应赵建伟注译

简体横排

32开平装

-7---9

72.00元

《周易》,又称《易经》,是古典哲学的源头,经文虽为占筮之书,但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本书参考和征引帛书《周易》,从易学史、思想史、文字、音韵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做出注译。全书思想脉络清晰,卦象解说分明,义例辨析清楚,占筮方法介绍简明,诠释系统完整,译文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及广大《周易》爱好者阅读。

4《东京梦华录》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东京汴梁“生活指南”

都市闲情掩盖下的“沉思录”

杨春俏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精装

-7---0

64.00元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本书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东京汴梁的方方面面,从都城城门建制、主要河道桥梁到皇宫建筑,从皇城内外官署方位到城内主要街巷、店铺,从朝会郊祭等朝廷大典到婚嫁产育等民间习俗,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百戏到市井百态,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东京汴梁这座十一世纪上半叶最繁华的城市,从中可以感受到宋代繁荣的都市经济与丰富的市井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为北宋遗民,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正是北宋灭亡二十年之际,所以书中也借记叙当年盛世繁华而一抒怅恨之情,因此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继而亡于蒙古铁骑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引发亡国之人的情感共鸣,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以及宋亡之后追忆都城临安的《武林旧事》《梦粱录》等,均与其体例相承、手法相近、内容相仿,学界常将这些著作命名为“梦华体”,甚至直到晚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仍可视为《东京梦华录》之余绪。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东京梦华录》不失为一部开宗立派的著述。

5《群经音辨》音义文献丛刊

[宋]贾昌朝撰万献初点校

繁体横排

16开精装

-7---9

48.00元

《群经音辨》七卷,是一部辨析音变构词的专著,为北宋贾昌朝(—)撰,承陆德明《经典释文》而避免了它的过于繁细,以所注音义的内容与作用来分类集录,系统而简明,容易掌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群经音辨》云:“凡群经之中一字异训、音从而异者集为五门,卷一至卷五曰辨字同音异,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发字例,依许慎《说文解字》部目次之。卷六曰辨字音清浊,曰辨彼此异音,曰辨字音疑混,皆即《经典释文·序录》所举分立名目。卷七曰辨字训得失,所辨论者凡九字,则附录也。”

6《玉篇》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全二册)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熊加全著

繁体横排

16开平装

-7---0

.00元

本书以《玉篇》所收疑难字为研究对象,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汉字构型学、辞书学、文献学等角度对《玉篇》疑难字及相关考释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力求对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得失做出客观评析,从形音义等方面探讨《玉篇》疑难字的成因及类型;在充分利用和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考释进行一定的补正,对部分疑难字做出自己的考释,并对《玉篇》疑难字研究在文献校理和字辞书编纂等方面的价值进行归纳和阐释。

7《励耘语言学刊(年第1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

简体横排

16开平装

-7---3

.00元

年第1辑(总第32辑),涉及语言文字学多个领域。文字学方面的文章,有李洪智《试论行、草书影响下的异写字及其衍生现象》等,音韵学及语音学方面的文章,有张茜茜、丁治民《再论敦煌韵书残卷P二〇一七之性质》、邓强《再论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的演变》等,训诂学及词汇学方面的文章,有吴飞《郑玄“礼者体也”释义》、欧佳《鱼之别属,厥号曰鲛:我国古文献所见“鲛鱼”考略》、李玉平《也说〈生经舅甥经〉中的“俘囚”》等,小学专书研究方面的文章,有刘青松《〈释名疏证补〉的语言学批评》、郑妞《〈慧琳音义〉校勘十则——兼论〈慧琳音义〉引书与〈玉篇〉的关系》、辛睿龙《〈必须杂字〉的考释与整理——兼论山西杂字的文献语言学价值》,语法研究方面的文章,有刁晏斌、黄雅擎《新型构式“被+X”后续发展变化研究》、单韵鸣《基于自然语料的广州人粤语代际差异研究》等。

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