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究竟好在哪里为何现在 [复制链接]

1#

江南之地向来人文荟萃,到明朝的时候更是达到繁荣昌盛之境。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百姓生活质量和前朝对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大家,其中唐伯虎就是明中期的一个典型文人,他对于诗词方面的见识可以说是天下一绝,而留下的诗作《桃花庵歌》也是千古绝唱,到现在都还有许多人把这首诗中的佳句挂在嘴边。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么多人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呢?

首先,诗句的浅层意识,并不是作者要表现的真正内涵。明朝许多文人带有一种含蓄的思想,自己心里想的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一种“反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着和当时人不一样的生活,在他们这些文人的圈子之内,其实是十分高雅的,我们要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的诗,就要先了解唐伯虎的生活。

唐伯虎他的家境十分殷实,和同时期许多诗人比起来,他至少不用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烦恼。他所出名的不仅是他的诗,在绘画上面也是一绝,像他这种全才在当时文化圈是十分少见的。他和一般诗人不一样,当时的诗人写诗都只是单纯的作诗,而唐伯虎的写诗却是和自己的画作结合起来,表达不一样的境界。一般唐伯虎的画作之上都题有他本人的诗,这样的诗画结合包含了唐伯虎的思想和情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全诗前四句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那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从侧面反应了小农社会之中的生活状态,唐伯虎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统治者轻徭薄赋,不要过分的压榨,这样只会逼得百姓反抗,要知道当时明朝立国百年,许多矛盾日益突出,唐伯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他当时是没有政治权力的,他只能通过写诗来呼吁统治者让百姓回到那种淳朴自然的状态,实现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

后面的部分则是表达了唐伯虎对于朝廷权臣的不屑,但是自己又没有那种政治权力,所以唐伯虎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鄙视这些官员,认为他们居其位而没有做其事。虽然在诗句之中唐伯虎把这些官员贬得一文不值,但现实之中的他却又对考取功名和做官追求不已。

正版明史其实超好看全四册中国通史史记书籍明朝那些事儿讲述明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国通京东查看已下架

从明史之中我们可以知道,唐伯虎的后半生其实已经是穷困潦倒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是保持着绘画的爱好,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绘画都是十分昂贵的,许多颜料和绘画工具都是需要极大的人力才能做出来,但步入中老年的唐伯虎却因为仕途不顺而无法用钱财来维持自己的爱好,所以当时的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画作,这在他自己看来其实是十分悲苦的,他写在这首诗其实也包含着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奈。

他对于仕途的追逐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不能因为他诗作的关系就认为他对考取功名不屑一顾,其实恰恰相反,古代读书人对于功名的追求是任何诱惑都超越不了的,当年的唐伯虎在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他还参加了第二次,但等待他的结果依旧还是失败的。

在仕途没有希望之后,他只能去做别人的幕僚来换取生活所需。但天意弄人,当年他投靠的宁王其实是准备造反的,唐伯虎发现之后装疯卖傻地逃跑了。后面才有了这首诗,这首诗里面包含的情感其实是十分复杂的。

《桃花庵歌》这首诗从单层次上面来说是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看似作者在给世人表现一种潇洒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唐伯虎不被世俗所羁绊的超脱思想。但从真正的历史上面来看,这首《桃花庵歌》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更是唐伯虎渴望的生活,可以将其类比于晋朝陶渊明构思的桃花源。唐伯虎深深地陷入了明朝政治之中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他看着普通民众那种恬然自乐的生活,其实是颇为羡慕的,但唐伯虎自己又得不到,所以会产生爱恨交杂的情感。

后世许多人仅仅是把他当作唐伯虎的潇洒不羁之作,故附会自比者居多,那是人们从他的诗作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