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道德经与现实生活第一章 [复制链接]

1#
雷安萍在哪里出诊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所言。关于《道德经》的译文,各大网站及书记中多有记载,其个中道理也存在争论;小编个人觉得《道德经》第一章阐述的是:一方面阐述道家之最终目的是勘破宇宙法则、自然法则“众妙之门”“道”;二方面是阐述“道”这种东西的存在及勘破的方法。其比喻万物的出现根本;“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队里的概念。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要勘破“道”这种东西或者说法则,必须无欲;无欲就是抛开自我欲望,而妙景在内,进入客观存在道的境界,就可体会宇宙之奥妙。如有欲,不能放弃自我,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境,则观其徼;徼者,边界、边际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只能从物质本身体会一些道理,寻常原则;(简单说就好比我们站在屋内只能看到房子内部,却无法洞察房屋的形成、建筑地及外形。这里小编且给它定个名为“徼道”)这些“道”存在形式的描绘用一个“玄”字代替。宇宙和人生奥秘、玄机是蕴藏于玄的,把握玄是探索和认识人生、社会及宇宙奥秘的门户。以上是小编对道德经第一章的个人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有几人能够放下自我?又有几人能够无欲无求进入“道”的境界?勘破“道”这种东西或者概念又岂是寻常人能做到的?但我们从第一章可以看出,老子所言也要勘破现实之道、寻常之道“徼道”。我们先看看中国历史上受道家影响并悟出“徼道”的名人事迹。著名的鬼谷先生,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培养了象苏秦、张仪、孙膑、庞绢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更是“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诸侯安,三寸之舌可抵百万雄师”;在阴阳思想指导下,了解战争的规律,中国的军事家层出不穷。《孙子兵法》更是集大成者。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但万法不离其宗;是否可以说明他正是修行“徼道”者?在战国时期其勘破了当时的兵家之道、谋略之道等?另有东方朔: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仙人”。其是否也正是修行“徼道”者?其已勘破命理之道、医药之道。在历史长河中此类“徼道”者数不胜数;兵家之道、医学之道、武术之道、养身之道等等等等。只要为世人所知之的尽可论道。而近代的管理之道、教育之道、建造之道、修理之道、食物链等等等等的又岂非不是“徼道”。大到上天入地,小到细胞更替;全都有其内在之道。从以上分析小编认为,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人可以得其“道”,悟其“道”。不管在哪行哪业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悟“道”。道家思想本就是遵从自然、勘破自然。我们只要不去可以违反自然法则,顺其自然悟其“徼道”又何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