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易说卦传通释参天两地而倚数的真正含 [复制链接]

1#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sān)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说卦传,是专讲八卦的书。说,类似于现在的说明书。卦不仅是伏羲八卦,文王八卦,还有连山八卦,归藏八卦。所以,是对八卦的历史演变所作的一个系统总结。不是孔子所作,当是文王或者文王之前的史料,包括口授心传。但文王显然有搜集整理之功。因为中国的文化到了周朝是一个巅峰时期,是中国文明的集大成时期,这要归功于周朝出了文王武王周公这样的圣人,也要归功于竹简的使用,使得中国的文字,文化有了载体。

当然,这个下边的

章节,极有可能有连山,归藏卦序,也可能给整到杂卦里去了。说卦是对八卦的阐释,杂卦是对说卦的补充。

文中的圣人就不是文王了,也不是儒家的,而是道家的圣人。因为儒学目前来看,到了尧,才有十六字真经,人心惟危,才有人心分化的开始,所以,才有儒学。儒学就是正人心的学问。

即使连山易出现在神农黄帝时期,连山易注重人道,但这个人道也是道家修身之道,并非是儒道。所以易啥时候开始,道家学说也就啥时候开始了。

《道德经》为何念念不忘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出现过无为而治的时代,换言之,即是道家有圣人的时代。或者说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这样一个时代。是人心极为简朴,还未到人心惟危的历史时代。

圣人是如何作易的呢,幽赞于神,明而生蓍。断句当是如此。幽赞,就是圣人之心,道心,乾心体察天地之道,而惊叹于天地之神奇神妙,从而明天地之道而生蓍。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是圣人所作。圣人不是后人封的,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圣人入于圣境,归于道心,达于至诚之道。至诚如神,诚则明。

生蓍也不是生占卜卜筮之道。当然后来蓍草有卜筮的功用,但当时而言,这个蓍草是用来计数的。生蓍,其实就是生数。生数就是发明了数。数一定是圣人发明的,不是发现的。天地本无数,只有人才需要数。

有人可能会说,我咋这样能啊,一点根据也无有,就在这里胡说八道。我也不知啥叫根据,但我这样说能说得通啊,只有这样说,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才能前后通达,毫无凝滞,矛盾。而且也符合易道的发展变化规则,我为何不能这样说呢。反而那些考证倒是前后矛盾的。既然我如此说并不前后矛盾,为何要以矛盾的考证说辞来否定合理的逻辑呢。

回到正题。蓍草是用来计数的。所以这个蓍草最初和计算有关。看看算这个字,实际上还保存着蓍的部分,是蓍草二字的演化体。算,就是计数。至于后来用蓍草卜筮,也就是情理之中了,蓍草都能用来计数,自然可以用于卦的推演。

卜筮不是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大自然迷信才产生的,而是八卦本身就具有预测之道。因为当时白天之后就是黑夜。知晓了白天,也就知晓黑夜啥时到来了,就好像知晓春,就能推测夏天一样,这就是卜筮。无论黑夜白天还是春夏秋冬都遵循阴阳之道。圣人神明阴阳之道的啊。所以知预测。

预测其实也是计算。一加一等于二知道了,九加九等于十八就是预测,也是计算。所以中国的预测很严谨的。

参天两地而倚数。这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了。当然,可以按部就班的说天数三,地数为二,也不能说错。我的想法是啥呢,这个两实际是应该通量。这可能和当时心受口传的发音有关,直接把量写成两了。现在俗语还经常说参量参量。因此,这样,参就是参,不是叁。而且句子也很通达了。这个倚数就来自生蓍啊。因此参天两地就是讲审量参量天地变化而用数把他展示出来。倚数就是依靠数。依仗数。天数三地数二实际上是到了后天之用才有的,但在作易立卦之时,这个天地之数当是指阳一,阴二。所以,这是我把两同为量的缘故,很显然,这里的一段话是讲作易立卦,还未到用。是易体系的初创阶段。天三数地二数实际上是讲得洛书之用。所以这里的参天而两数这个两当是量字。参对应量。参量。

有了数,有了阴阳,就可以立卦了。观变於阴阳而立卦。观是圣人之观。变是阴阳之变,也是数之变。或者说,用蓍草计量阴阳的变化。大可以想象,一节蓍草代表阳,或者天。两节蓍草代表阴,或者地,一天的变化可以用蓍草表示,一年四个阶段的变化也可以用蓍草表示,实际上卦形就出来了。也就是《系辞传》所讲的,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说卦传的作用也就出来了,和系辞互相参照佐证,就可知其中的关键逻辑所在。

为啥叫说卦呢,就是告诉后人卦如何兴起的,如何立起来的。是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和卜筮毫无关系。卦一开始就和阴阳,以及数有严谨的关系,是有数理逻辑基础的,很科学,如果非得用科学二字才能懂中国圣人作易的意义的话。显然不是素朴的经验而来。而是至诚如神之道而来。

大家显然注意到了,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阐释的。说明啥,说卦传字字精意,可惜后人读不懂啊。我懂点,懂易道,懂易经的体系逻辑,所以才敢一字一字的阐释。而且也不会歪到哪里去。我不但把字字给阐释出来了,而且还让大家知晓前后语句的逻辑所在了,不容易做到的。

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如果说观变於阴阳是形而上,是道,是理,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就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