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虽然仅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赏析:老子阐明了水的两大德性:“利万物”、“不争”,强调“水”中所包含的“德性”,对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解释:不自我表现,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骄傲,反而能长久。
赏析:此句体现出老子朴素的辩证思维,老子认为,名利、地位这些东西,应该抱无为的态度,太过自满常常是取祸之道,一个人正是因为不争,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解释:处理难事的时候一定要从简易简单的方面入手,处理大的事情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在面对复杂、困难和重大的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从容易、细微的角度入手,逐步推进。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解释:最刚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最灵巧的却仿佛最笨拙,最雄辩的人好似不善言辞。
赏析:此句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讲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高尚的人格,不是外形上的表露,而是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收。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赏析:此句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6、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释:(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赏析:此句强调了一种谦逊而不失坚定的品德态度,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和自制,在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解释: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这就显露出丑恶的一面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这就展现出不善的一面来了。
赏析:此句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的关系,表现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特征,对立的双方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美与丑、善与恶都在对比中存在的。
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解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赏析:此句劝诫人们要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不要陷入虚荣和虚假的追求,保持淡泊和真诚的态度。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赏析:指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解释: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赏析:此句阐述了如何配合“道”的作用,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世人只有选择符合规律的行为,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办事,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老子,姓李名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