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教的三副楹联,说尽了世间百态,读懂它们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医生北京中科 http://www.xxzywj.com/npxqb/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黄帝问道广成子标志着道教文化的正式形成,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东汉中叶,张道陵天师在蜀地正式创立了道教,距今也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道教将老子奉为“道祖”,把《道德经》奉为经典,以“道”作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对道教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

楹联,又叫对联,一般是写在纸上或者建筑的柱子上。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道教的楹联一般是书写在宫观的大门外,或者是大殿的门两旁,古朴的建筑上书写楹联,更能体现浓厚的传统文化。道教的楹联可以说是数千年道教文化的一种总结,人们在品读之余,多多少少都能悟出一丝人生的真谛。

上联: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下联: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这副楹联其实是对老子《道德经》第七章的感悟,原文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乃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正是由于天地的无私,万物才得以生长,做人也应当这样,不要有自私自利的欲望。同时该楹联还告诉世人,在修身的同时,也不能忘掉圣贤的教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责任同样也需要每个人去担当。

上联:利锁名缰,笼络许多好汉下联:晨钟暮鼓,惊醒无限痴人

身处尘世之中,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无数的英雄好汉成为了名利的“傀儡”。老子在《道德经》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以水喻道,水的仁爱、清静、包容、与人无争等高贵的品德,完美的符合了道教核心信仰的“道”的精髓。面对名利时,道教提倡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追求,属于你的,永远都在;不是你的,求也不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知足才能常乐,生活才能卸下名利的枷锁。

上联: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下联: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道教的宫观很多都位于山势险峻、壁立千仞的名山大川之上,当我们去登山时,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非常的危险,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想着马上到达终点;爬到山顶时,一览众山小,仿佛置身于万物之巅,难免会得意忘形。这副楹联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逆境时,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正如《道德经》所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凡是脚跟不着地,只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绝对站不稳的,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当我们经过千辛万苦,站在成功之巅时,更要有一种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长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