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看到的虚无世界道德经之1 [复制链接]

1#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这段话直译现代汉语:看它却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没有边际;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像绳子一样交缠和延绵,好像有头绪又好像无绪、没法描述清楚,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掌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道”的纲纪。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没法描述,因为我们是“有”的世界,感观是眼耳鼻舌身意,有形状声音,而道体是“无”,用“有”的系统无法描述“无”的系统。没有形状声音触觉的直观象。但是不是没有,只是无法用有的感知来描述,绳绳兮,就是像绳子一样相互缠绕,似乎有规律似乎有没有规律。“道”的纲纪规律,就是“无中生有”、无有相互依存,有从无中来,所以探究无,可以指导“有”的世界。就是要知道宇宙本源和真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