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解道德经的第25章,道法自然。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到底是什么呢?它似物非物,似像非像。既然我们都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那为什么还要了解它呢?也许讲完这一章,我们依旧无法很清晰的描绘出道,但或许了解道会对你的人生有所启发。2.关于道我们要理解这三点。第一,道它不是物质,也不是意识。它是一个混合体,也就是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心物一元”,只是道本身能够表现出许多的层面,比如精神的一面,或者物质的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般会用阴和阳来代表物质的两面,通过阴阳相克,阴阳转化,来从中建立相应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比如,吧“精神”作为“阳”,那么“物质”就是“阴”,两者相互交融,从而衍生出了万事万物,同时刻画出一个无尽包容的世界。当然,这个阴和阳,物质和精神,仅仅是道的其中两面。真正的道超脱一切,远高于我们的认知。第二,道是先天地而生。整个世界浑然一体时,道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因为道的功能在运作,从而产生的结果。比如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因为道在从中起作用。第三,尽管道的运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它的本体从未消亡,从未改变。那么它的本体在哪里呢?它的本体已经蕴含在这些阴阳明暗的变化之中。你或许看得见,又或许看不见,总之它始终就在那里。因此我们说到道的时候,它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广阔,寂寥,清静到了极点,却又无穷无尽,悄然而立。所以才说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3.那么认识了道,我们该如何觉察道呢?或者说,它对我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帮助呢?第一,是要学会反观自我。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个“大”,不是大小的概念,而是形容道的宽广寂寥,你无法觉察到它的边际。道向四面八方扩展,以及无限的延伸。它越向外延伸,速度就越快,运转的速度达到极限的时候,它便会返回,所以说它永远不会枯竭。也就是说,它能够回到最初的状态,继而保持自己的实力,并且周而复始的运转。就比如说对一个人而言,他会生发出无限的欲望和念想,这种欲望和念想会使人不断的膨胀,所以我们越向外求,反而越求索不得。唯有回到自我,看清自己的心,放空欲望,反省过去,才能够不断积蓄能量,使之向前进。第二,是要学会顺应自然。老子所提到的自然,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而是指自在舒适和原本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的四个大。“道达,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个“王”指得就是人。为什么把“王”并列为这四大中的一大呢?那是因为老子认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生物中,最具有智慧的物种。道是整个天地运行的法则,天地是酝酿万事万物的始母,而人很聪明,他能够利用自然社会中的事物来创造价值。比如,我们利用火来烹饪食物,利用水来发电,利用石油来创造能源等等。但是人类再聪明,他的能力能大过道吗?不能的,道是运行法则,是客观规律的存在。人即便再有智慧,也无法摆脱规律的束缚。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呢?那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为。地是什么呢?地是万物生长的土壤。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了一切,无私包容了一切。你看,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多少垃圾,粪便,但大地从不抱怨,都默默地吞噬了这一切。因为包容,所以长久。此外,我们还要明白的是,天地的运转遵循的是什么呢?是道,也就是我们一开始所说的道的作用营造了万事万物。就好像是这个世界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整个宇宙的发展。这股无形的力量,从佛学上来说,就被称为业力。其实从本质上而言,这个力量,没有好坏,只是人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附加到了这个力量之上,从而改变了这个力量的风向。比如说人向善,那么你的所作所为都会向善的方向发展,人向恶,那么你看到的世界,有可能都是悲观的一面。所以总归言之,我们认识道的目的就在于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万事万物的发展。它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也不会消失。道便是道,就是这个世间的真理。这也是我学习这一章的想法。4.所以,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一方面,很多人说,要养生。那么身体本身也有一个自然运作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状态。累了就要休息,饿了就要吃饭,如果人老是胡思乱想,就很容易把这个系统全打乱了,所以我们老说心病,本来没有病,全是人自己想出来的。什么都不要想,放轻松,减少欲念,身体自然就没灾没病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事业成功,人生更加顺利。那么这个过程也会有一股力量在推动它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顺着这个道的力量去做,该努力就努力,该学习就学习,该刻苦就刻苦,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那就够了。至于最后如何,那是天地的事,是道所推动的结果,我们是无法得知的。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