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三个章节讲解道德经:
1、原文
2、白话文解析(用白话文阐述原文的具体含义)
3、学以致用(讲述道德经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道德经第2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姬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
夫难不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2章白话文解析
此言“圣人”如何面世。“美”、“恶”、“善”“不善”等对立面的转化从纵向(即时间)角度展示“道”的运动。
“道”不是走直线,而是在“美”、“恶”、“善”“不善”一张一勉中向前推进的。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对立面的相互规定从横向(即空间)角度展示“道”的存在。
“道”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由“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对立要素相和合而成。
有的版本在此之后有“恒也”两字,有的没有。笔者认为,即便书本上没有,从语气和意思看还是有的。
“恒也”表明,上述时间和空间的纵横关系是“道”的稳定不变的内容。
一般人只知一味求“美”、求“善”,殊不知“恶”、“不誉”是追求“道”的层次的“美”、“善”所不可缺的。
同样,“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也想是追求“道"所不可缺,不可去一取一。
“圣人”之圣在干从“道”的角度顺势而动,
当“美”则“美”,当“恶”则“观”,
当“善”则“善”,
当“不普”则“不普”,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当怎样构成就怎样构成,不为退己欲己能而于大道之外另有所作为。
大道行,圣人顺之而已,不当创造者、拥有者、主宰者、居功者。
圣人于对立面各方无所固执,只因顺其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而对符合大趋势的“不善”,宁可舍弃低层次的“善”。
对于事物的构成,圣人不追求单一,而是善于利用对立要素相互和合,组合出
陆续会更新整个道德经的章节,为了还能找到我,
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