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38章感悟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znlvye.com/

今天看了《道德经》第38章,内容如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意思是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这一章对“道”与“德”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使我深刻地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强调了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刻意表现出自己的德行,而是自然而然地以德行为标准来行事。而下乘修道的人则过于强调自己的道德标准,反而显得缺乏真正的德行。这让我明白,真正的道德修养不是在外在的表现,而是在内心的修炼和行为的自然流露。

其次,“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句话揭示了上乘修道的人的无为境界,他们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强求,一切顺其自然。而下乘修道的人的无为则是有为,他们喜欢自作主张,认为有必要采取人为的措施,这反而违背了自然规律。这使我认识到,真正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

最后,“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这句话让我理解到,最好的仁术是广泛施仁,无所不为。而最好的义行是广泛举义,但都是人为的行为。这让我明白,仁和义都需要人的行为来实现,但仁是出于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义则是人为的行为。

总的来说,《道德经》第38章让我深刻理解了“道”与“德”的内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的道德修

养不是在外在的表现,而是在内心的修炼和行为的自然流露。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强求,以无为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应该广泛施仁、举义,但要避免人为的强行干预和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