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居讲堂讲座道德经钩玄我们为什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修己·强身·祛病·养气·安命·悟道

(老子像及像赞)

公元前年,平王东迁洛邑。从此,绵延近三百年的周王朝走向衰落的脚步,再也没有停止过。

两百多年后的一天,函谷关关令尹喜突望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果见一老者骑青牛飘然而来。这位老者就是曾经做过周王室“守藏室史”,孔子曾经拜会问礼后叹其“犹龙也”的老子。尹喜将老子迎入官舍,以师事之,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著道德五千言授之。

这就是老子这位王室图书管理员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著《老子》五千言的故事。

然后,老子西去,不知所终。

老子的这次出现就像一刻流星,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那么一瞬间,却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光影。

这光影,照彻千载。《道德经》是一部旷世奇书,仅仅五千余言的文字,对于其后两千多年后的中华文化,甚至是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的影响是巨大且不可估量的。据说,在西方,《道德经》的发行量也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位居出版物的世界第二。作为西方人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文化来说,《道德经》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道德经》的神秘一点也不亚于西方人,甚至会觉得更难懂一些。我曾经买过一本西方人写的《道德经》的解读的书,是从德文翻译过来的中文版本。我看了看之后,发现确实是西方人比我们读《道德经》的难度要小一些,因为他们读的是翻译的版本,而我们读的是文言的古本。假设你把西方翻译过去的文字,找一个没有读过《道德经》原文的人,再把它翻译成中文,你就会发现那好像根本不是这本书。把古文翻译成外文,实际上等于先把古文翻译成现代白话,然后再把白话翻译成外文。我们读古文翻译成的白话文,会觉得那个意境和文字的感觉已经是差别巨大了,何况是再翻译成外文,那种文化的隔阂、文字表述能力的隔阂根本是不可逾越的。

(赵孟頫手书《老子》局部)

《道德经》不仅仅是对现代人,古人同样也觉得难懂。魏晋时代,玄学非常的盛行,《道德经》与《周易》、《庄子》一起被誉为“三玄”,备受推崇。但是能作为“三玄”之一,也更能说明这本书的高深莫测,“玄之又玄”。

不好懂就需要注释、解读,所以历代以来,对《道德经》进行注释和解读的书非常多,汗牛充栋。现在去一趟书店或者图书馆,能很轻易的找到各种注本的《道德经》。就我自己的书架上都不下十种,古今中外都有。但是,尽管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照样读起来晦涩难懂。首先是文字本身。《道德经》原来称为《老子》,是一本语录体的文字,不分章,只有上下两篇。后来便于阅读分成了81章,并取上下两篇的第一个字称为《道德经》。但据当代的考古发掘来看,最早其实“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后来才把“道经”放在前面。不管怎么排列,不过就是五千多字。五千多字其实很少,不分行不分段,打在A4纸上要不了几页。但是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文字,《道德经》的文字跟现代汉语差别巨大。所以注释解读非常的必要,看看从古至今,汗牛充栋的各种注解版本,就知道不仅是现代人不好懂,古代也一样。而且,大部分解读这本书所要使用的文字从都是要比原文多很多。

(老子骑青牛像)

但实际上,文字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障碍。

古人做学问主要是三个方面,也是结合三个方面来解读典籍的。一个训诂,训诂简单的说就是解释字的含义,顺着文字去翻译这个字句的意思。另一个是考据,考据是对资料文献或者历史问题就行考证,比如说牵扯到避讳、版本、错简等。还有一个就是义理,义理之前主要是指对儒家经义的探求,后来也泛指对各种经义的解读。古人做学问训诂、考据和义理三位一体,又有所偏重。我们看到的不管古代还是当对《道德经》的注释解读基本上也都不超出这三个方面。而且,古人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如果下一番功夫,做到每个字都认识,能理解每句话的基本意思应该没问题的。

但是这样就能够懂的《道德经》了吗?好像也不行。我十几岁时候买了第一本《道德经》的书,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三秦出版社的,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校注本,那时候很多字打不出来印刷体,用手写补充的。反反复复读了很久,没有一个字不认识,翻译出来的文字也都看的很顺畅。但是这本书那个时候是真的读不懂,就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读过了,除了认识那些字,记着一些经典的语录,其实什么也没懂。

(文征明手绘老子像)

一直到好多年后,才终于明白渐渐明白了当初为什么读不懂,也开始一点一点明白《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也明白了从古至今各家注解《道德经》的各种立意和角度和他们的得失。然后,《道德经》就像开启了一个结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场景慢慢的、一点点的呈现出来。

这个理解的过程并不是知识的累积出来的。知识的积累像是把各种东西装进你的心里,然后归纳、整理、提炼形成一个逻辑体系,但是不管怎么提炼,这个还是知识体系。而读《道德经》正好跟这个过程相反,是逐渐把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打散、打乱、归零,然后再重构一套并非以知识为主的思维体系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人读不懂像《道德经》这样的古代典籍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现代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跟以《道德经》为代表的古代经典存在着巨大的思维差异,就如同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两个人交流,鸡对鸭讲,相互不能get到真正的点。上古时代的圣贤,他们有着共同的思维体系和认识方法,这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所在。这也是我们开启《道德经》这把巨锁所要寻找的密钥所在。

(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

《道德经》系列讲座及课程

逸康老师将陆续开讲关于《道德经》的一系列讲座和课程,带领大家逐渐打开这部旷世巨著的神秘面纱,去体验古圣先贤对天人宇宙的独特认识方法,探寻他们的博大情怀、深邃的精神世界,去真正理解几千年来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华夏文明之本,这对我们现实的生活会有着莫大的启迪和参证,因为这是我们的智慧之根,文化之脉,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引导大家认识《道德经》的《道德经钩玄》系列,一为逐句逐篇解读的《道德经详解》系列。两个系列都将先以讲座形式开讲,再将录音上传至课程app供网课学员收听。先讲《道德经钩玄》,再讲《道德经详解》。

主讲人:逸康老师号云居先生,卧龙岗下生人,江南沪上闲隐。少慕同乡医圣而学医,后因身体孱弱而习拳,长则习琴学书。左琴右书,研医习武,凑称“四艺”。由艺进道,好道家经典,追圣贤心法,自诩可游思旷垠,与古人畅谈。授太极拳法维生,传文化精神为业。

《道德经》钩玄第一讲现场报名方式

●主题:

我们为什么读不懂《道德经》

●内容:

古代的中国先贤对天地宇宙有一套独特的认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方法,创造了绵延辉煌的灿烂文明,只有认识、理解了这套认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古人和古代的典籍。

●主讲人:

逸康老师

●时间:

年12月14日(周六)下午14:30——16:0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