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荣明教授讲座道德经新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baidianfeng/bdfby/wh/

吴新华(年)皖·*山市·屯溪·屯光镇人。年参加工作。

从十岁(年)开始跟家父练徽派武术基本功,扎小马步(徽州人称“四平桩”)、举石锁、抛石锁、举扛铃、打沙袋等;到了中学时代(~年),感觉到家父教的武术不过瘾,四处打听寻师,并拜一位老道士~叶洪福为师,在洪福道士那里学传统武术,还先后教跌打损伤的中草药(过去有学武先学医的规距)、徽州传统的道家四门云手、滚桩、双拐、短棍、八仙地趟拳、散手等;

高中时(年)又找到一位祖籍婺源的老镖师~程和平师傳,老师傅说:徽州宋、元、明、清时期,徽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位徽州籍的商人身边都有武功超群的贴身保镖。程师18岁就当保镖,他教的是过去徽州保镖练的武功,他说过去当保膘的都喜欢以攻为守,攻守合一,他教的拳招法刁钻,出手不留情,急功近效,没有花架;

年初高中毕业回乡直到80年转为干部期间的六年时间里,我又到歙县王村区一带先后拜:胡学亮(王村人称:阿亮师)、王兆基(胡学亮师弟)、曹绵宾、程有金、张正光等五位民间武术老师,系统学习徽州传统武术;其中,传统拳路有南少林派的十二路弹腿、神掌、小四门、大四门、洪拳等;

道家拳术有:小八仙、醉八仙、八仙肘、梅花拳,黑虎拳、摸手、三十六手快拳(太极拳加起势,叫“三十七式”)……等;

器械有:短棍、齐眉棍、杨家枪、短刀、板凳花、毛巾花、火流星、双手拐……等;

内功有:八段锦、渾圆功(硬气功,导引内功、养生气功)等;

年任屯光镇团干部时,有幸在合肥培训期间,拜师学到了姜容樵传的八卦掌。我常起早在河边演练,被当地武术高人*宝川(享年岁)发现,他是我父亲好友,从小练就一身武功,二、三十年代在上海*阀头领身边当保镖,专修徽派道家武功功法。当时,他教我国内极少见到的单式太极拳,和太极易筋经;后来他又把“练精化气”的子午周天功、胎息内养功一并传授于我;

*宝川老师告诉我:在徽州过去徽商老板、有权势的、当官的、以及齐云山的道士、民间的居士、文人等都喜欢练太极易筋经、八段锦、子午功、内养功、主要能养生袪病、延年益

年,我有幸学到吴鉴泉、张达泉一脉传承的徽传杨派吴氏班候小架(12路式)太极拳。年又拜上海吴公仪(吴鉴泉长子)、丁德三、吴耀宗再传弟子徐国昌老师系统学习徽传杨派吴式太极内功、松功,学得杨派吴氏太极小方架、快架、用架等;

年由吴氏太极拳四代传人吴鸿鼎大师向吴新华传授吴氏太极拳式易筋经架,和吴氏太极松功、太极内功;

年7月首次将徽州传统武术、太极拳参加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並获两项金奖;

分享 转发
TOP
2#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公益讲座

张荣明教授讲座:《道德经新解》

文/王麟

在我国古代漫长历史时期,庙堂之高供奉的是儒学,江湖之远崇尚的是道教。一个在朝,一个在野,其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主导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儒学圣人是孔子,其思想记载于经典《论语》中;道学思想圣人是老子,其至宝箴言叫《道德经》。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将致力于对道文化的探讨,《道德经》遂成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年12月3日上午,举办了“道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道德经新解》,主讲人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荣明教授。张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先秦史和古代*治思想史研究专家,著作等身,代表作有《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信仰的考古》和《中华国学》等,他既是国学研究者,又是国学践行者。

张老师的讲座,为我们理解《道德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让我们明白了《道德经》区区五千言,蕴含着古老历史的发展脉络,包含着宇宙天地之至理。那是一种充盈天地之间的神秘力量,是一个人精神修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追根溯源,《道德经》的作者老聃何许人也?《道德经》的古老起源与何种文化有关?老聃名李耳,非寻常人,本是周王朝的史官;《道德经》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上古“巫史文化”一脉相承。

在上古时代,文化不发达,知识被统治阶层垄断,而掌握着这些知识的人,就是部落中的巫师。巫师后来也成了王朝的史官。他们地位很高,不但肩负着记载王朝历史的重任,还承担了占卜和对天文、历法等科学研究的职责。因此,《道德经》未必是老聃一人的原创,而是对历代智者的智慧总结。全书犹如一部格言集。

如今,我们熟悉的通行本叫《道德经》,而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和唐代敦煌遗书中,这部书被写作《德道经》。这说明,古人将“修德”看的比“修道”更加重要,这就给我们研究和理解《道德经》提供了一个思路:“先修德,才能悟道。”

什么是德?“德”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型,是在十字路口,一只眼睛看着路,蕴含的意思是人一边做事,一边思考。这是“德”字本义。在老子看来,“修德”的关键点,是回归本真,“抱朴守一”。

“抱朴守一”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是“绝学”,也就是别了解太多,别思虑太多。庄子也说:“心彻为德”,即一个人只有心里干净、透明,才是有德。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心里不掺杂一丝一毫杂质,纯真透明,是修德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修德”就是将心修干净,去除心中一切污秽糟粕,纯如赤子,心净透明,生命就会获得升华。

只是“修德”很难,毕竟人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每天面对数不清的诱惑,拼命学习也不一定能赶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怎么“修德”呢?老聃给我们开出的药方是“为学日益,为道益损;无为,为无为;学不学,绝学无忧。”老聃告诫世人:学习越多,懂的就也多;懂得越多,心里越烦恼,心里烦恼,距离悟道就越远。我们应该什么都不做,并且要学会“做‘什么也不做’”,把心变成一张白纸,莫管世事对与错。只有这样,才能无忧无虑。

应该说,按照我们如今秉承的价值观,老聃的言论是消极出世的,这难道不是蛊惑所有人放弃学习,放弃奋斗吗?其实这么理解有所偏颇,老聃讲究的出世和避世,是针对那些修德很高之人的,他那些话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超世俗之人的肤浅理解。如何理解老聃这番话的深意,需要有心人慢慢去感悟。

道家的思想在很多地方与儒家针锋相对,比如老庄就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言论,这与儒家大力提倡的“仁义”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张老师讲解“抱朴守一”的第二层含义是“寡欲”。《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都是污染人们耳目,让其不能修德悟道的各类诱惑。因此要做到“寡欲”。而且,更进一步,“既以与人己愈多”,即只有舍得付出,才能获得更多回报。这是让人放弃功名利禄,以获得更高的道行。如今很多人被名利所累,被追求所绑架。其实人活着就是为了一条命,如果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伤害了我们的身体,那这种追求还有什么意义?

“抱朴守一”的第三层含义是“报怨以德”,也就是以德报怨。要修德,达到“愚人之心,若婴儿未孩,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的境界。所谓“愚人之心”,指“童心”和“赤子之心”,即“纯朴之心”。

“守一”强调的是一种行动,也就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营魄抱一;塞其兑,闭其门,内视反听”。最终悟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的大道。

首先,修行要守一。修行之人通过“抱一”的手段让“营魄”专注于一点,关闭感觉器官,实现“内视反听”,看到万物进化的反向运动,窥探到万物的起源的秘密。这里的“内视反听”,指的是看见自己的欲望,听见自己的心声。

当修行之人开悟之后,就会获得一系列宝贵经验,表现为“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以道莅天下,其*不神。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也就是说,开悟之后,*神之类就再也不能对我们造成伤害,因为我们的精神已经足够强大,不惧怕任何邪恶和诱惑。

以上简明扼要地说了《道德经》之“德”。人“修德”,就是为了达到“道”。因而下面谈“道”。

“道”是一种不可言说、很难用语言描述的超感官存在。“道隐无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惚中有象,恍惚中有物;真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是“道”的本质: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需要通过人心开悟才能明白,才能入道。

“道”存在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演化出了整个大千世界,这是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描述了“道”的本质,这与如今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而在庄子看来,“道”也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元素,存在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其他一切细微事物中。“道”实际上揭示了宇宙起源和物质构成的秘密。

在本次讲座中,张老师对被人们一直误用的“涅槃”一词进行了正本清源,他提及,“涅槃”一词出自梵文,意思是“入涅槃”,指的是意念进入涅槃悟道,与如今流行的“凤凰涅槃”死而复生的概念完全不同。

张老师在讲述完“修德”和“修道”的含义之后,又对《道德经》与人生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讲解。他指出,《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圣人”和“社会”,与我们熟知的概念差别很大。老子所说的“圣人”,指的是“修道之人”和“道家圣人”,不是俗称的儒家圣人孔孟之类。老子所观察的“社会”,范围也比我们通常的“社会”概念大得多,因为老聃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立足宇宙看人类,立足道德看社会”,站得高,看得远,出语锐利。他说要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言辞固然说得很不可思议,可是联想到如今人与自然到了如此不协调的地步,全社会存在如此多的伤天害理风气,我们又不能不从另一个角度,对老聃理想中的弃智归愚、返朴归真的社会,给予深刻的反思和由衷的赞许。

如此说来,《道德经》固然是讲“出世”的书,而它也是一本指导“入世”的书。里面记载了大量的人生格言,在千百年来也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修身养性的座右铭和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道德经》的本质,就是一套以修养心灵为宗旨的学说体系。

张老师的精彩讲座,让人受益匪浅。他提供了解读《道德经》的有益思路,对我们理解和应用老子的思想,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道,继续探究《道德经》的无穷奥秘吧。

南天大学历史学院张荣明教授前来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举行讲座。

张先生说,只有先修德,才谈得上悟道。

张先生引述老子话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了解太多,反增焦虑。心不澄明就杂乱。“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张先生指出,老子早说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张先生说,死亡,死的是身躯,亡的是*魄。“死而不亡者寿”。

道学所谓赤子之心,指先天的赤澄纯净之心;后人则解读为报国之心,承载很重。无为,就是为无为(做“什么也不做”)。西人说上帝造人,老子则说: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说,上帝也有先人,那就是“道”!听众们全神贯注。听众们与张先生交流。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