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一个人提高境界的最好方法,只需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点         http://www.xftobacco.com/

我解读《道德经》和《庄子》,不少读者问到,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

方法多样化,因人而异。我分享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根本方法。

一个人提高境界的最好方法,只需做到一个字:静。

1、一切大智大慧,皆来自一个源头:静。

不要小看一个“静”字。

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先生,文韬武略,足智多谋,这样一位大智者,理应把自己的独门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一句话:“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核心只有一个“静”字。

《道德经》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万物孕育、躁动、萌生,然后才有生命,一切躁动的、阳气的东西,都代表着生命。而“静”却是“躁”之君主。

说明,一切生命,一切大智大慧,都来自一个源头:静。

唯有安静下来,才能连接本源的大智慧,老子把这个本源,称之为“道”。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宁静,专注,淡泊。

当人持续保持在这种状态时,就到达出神入化,一种很高的境界,到达这种境界,天人合一,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呢?

2、清静而后定,定生慧,才能明心见性。

有朋友在终南山修建了一个书屋,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清静,朋友说很适合我,建议我去那里读书,写作。

我说,我不去。我的心很安静,在哪里看书都一样。

人为什么向往清静?向往世外桃源?

因为自身浮躁,内心动荡不安,所以才渴望清静。当你内心足够宁静时,你整个人会活在一片清静的天地之中,无论你身在闹市,还是在深山。

古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就是这个道理。

《庄子》曰:“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不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普通人想清静,是因为知道“静之为善”。

庄子说,圣人的静,不是因为静善,而选择清静;而是因为,外界的万事万物,都扰乱不了自己的内心,故而清静。

一个人的心,清静下来,外界的人事物,就很难干扰自己;而一个自身浮躁的人,外界一点风吹草动,都感觉到干扰。

禅宗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这是开悟的境界,境由心生。

一个人能常常保持定静,就能在安静之中,境随心转。

3、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如何才能让自己静下来?

道家纯阳子给出了方法:“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我们要闭上嘴巴,少说闲话,才能守住气,养足气,才能降伏自己躁动的内心和起伏的情绪。

《*帝内经》说,一个人气急暴躁的原因,是因为气短,气不足。

一个大气的人,不容易生气,为人处世也豁达,容易宽恕,大人多忘事。气不足,气量小的人,则斤斤计较,一点小事都能气到自己。

小人和君子之间,只是气量的不同。君子小气,变小人;小人大气,变君子。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

“气”要养,才能足。养得气足,就要清静。

《清静经》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人的情绪,念头和欲望,都是很难控制的。这点大家都清楚。

因为定力弱。

唯有清静,才能增强定力。这个过程,缓慢却有劲:水滴石穿。

道法自然,道不法人。我们不需要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大德高僧、得道大师,不需要对着图腾和神佛的雕塑跪拜,不需要埋头啃很多经典。

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清静。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持之以恒,人生就会慢慢蜕变,境界就自然出来的。

易瑾还

打赏,是一种深度的肯定,感谢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