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907/4692533.html
以智映智
我们若想认识自身的生命运化法则,认识孕生演化整个宇宙间一切存在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寻找探索真理、开发智慧的途径和方法,就不能避开《道德经》这部古今中外智慧教育文化的巅峰之作。因此,在我译释了《金刚经》、《薄伽梵歌》这两部世界著名的智慧经典之后,开始重新释解这部蕴含了数万年中国古智慧文明文化之精华的《道德经》。
我以景龙碑本的《道德经》原文为底本,参考了楚简本、帛书本、敦煌本、河上本、王弼本,还包括范应元《老子道德古本集注》等诸多版本,重新进行了校正的工作,这样写本、石本、刻本、注本四种皆涉及到了;并在译注、释解全文的过程中,在依据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古字词涵义的同时,又结合自己多年的身心实修所践证到的智慧功夫,来参照老子表达自然道德观的素朴内涵时的合道顺德境界。我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这项规范整理古智慧教育文化的工作完成的。
我现在译释的《道德经》内容,不分上下篇,也不是按照划分八十一章的方式进行的,而是按照经文中智慧性内涵的要求,还要结合讲课的需要来划分层次的。我一共讲了八十六讲①,历时九十九天。
《道德经》不同于中国古文化当中任何一部经典和宝贵的文献资料,它所具有的智慧性、教育性、传承性、社会性、生活性和实用性等特性,无论在哪个朝代,在哪个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是通过自身生命活动的实践,通过对智慧真理的践证,见证到了《道德经》中所讲自然质朴之性的智慧境界,才由此认识到了其中的本质内涵。
在学习《道德经》这样的智慧文化时,很多人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安慰自己。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他们:随意篡改《道德经》的智慧性内涵,都属于主观妄意的行为。
学习《道德经》这样的智慧教育文化,必须有见证实相智慧的功夫境界来作基础,这样才可以在译注原文的过程中称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自身没有践证到实相智慧的功夫境界,甚至连《道德经》中的文字都不明其义,怎么可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智者的人生所经历的,其实就是一个学做人的过程,做人需要学会遵循这样的原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论语·为*》中也讲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因哗众取宠而得到弄巧成拙的结果。要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践行智慧文化的人,必须学会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要想探寻智慧真理,就必须学会“损有余,补不足”,绝对不能随自己的主观愿望一意孤行——“损不足而奉有余”!若随意按照自己的观点去理解《道德经》,就无法洞悉老子创作道德五千言的智慧性内涵了。
(待续)
本文摘自刘战魁先生著《道德经全解》第一卷《第一讲》
往期精彩文章:(按阅读转发量统计。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