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讲堂紫气东来与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摘要

杨姓、晁姓、赵简子铸刑鼎、棺椁、陆浑戎、紫气东来、《道德经》

预习

1

听音频

谢涛播讲的《听世界?春秋》:

F79杨姓起源

F80秋后算帐

F81道德经的诞生

2

爱思考

1.请说一说杨姓的来历。

2.对于羊舌家的灭族,你有哪些思考?

3.读一读成鱄所借用的《诗经》,并讲一讲大概意思。

4.讲一讲魏舒的假公济私。

5.孔子是怎样评价魏舒的?读一读并讲一讲。

6.讲一讲赵简子铸刑鼎的故事,评价一下和子产铸刑鼎的不同,说说自己的理解。

7.什么是棺椁,你在博物馆里见过吗?大致说说古代的棺椁等级制度。

8.讲讲成语紫气东的故事,什么年代,在哪,主人公是谁。

9.讲一讲《道德经》的主要思想,说一说你的理解。

关于“和”与“同”,“忠”与“孝”的话题,请你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杨姓起源

01

晋国中*帅韩起生了重病,中*佐魏舒代理中*帅。

祁盈是祁奚的孙子,也是杨食我的朋友,祁盈有个异母的弟弟叫祁胜,但他们两个关系一直不太好。因为祁胜不做好事,被祁盈抓住把柄抓了起来,魏舒却弄虚作假告祁家造反,召开六卿会议定了祁盈的罪,因为瓜分祁家的地盘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后又伪造证据,把杨食我也牵连进来,就这样,羊舍家、祁家灭门。赵简子敢怒不敢言,救羊舍家已经做不到了,就偷偷地帮助杨食我的儿子逃走了,一路狂奔到了秦国,逃到了花山仙谷,后来定居在华阴这个地方,以杨为姓。这就是杨家的开端。陕西杨姓,史称杨氏正宗。杨姓也是中国第六大姓。

从前的赵家和现在的杨家都被灭门,但是二者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赵家被灭,完全是权力斗争,杨家被灭,则是利益瓜分,所以美好的东西往往是灾难的种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回想叔向,明知道自己的封邑会给儿孙们带来灾难,但没有坚决,还是心存侥幸。他虽然很聪明,但还是不如士会、孙叔敖和子产。叔向去世后仅仅七年,家族就被消灭了。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呢,你有什么思考吗?

魏舒壮大

02

韩起死后,魏舒主持六卿开始瓜分祁家和杨家的地盘。魏舒把祁家的地盘分为七个县,羊舌家的地盘分为三个县。魏家、智家、赵家、韩家各得一县,中行和范家没有。因为他们在东部,与这十个县都不接壤,其余的六个县的大夫,名义上都是选任贤能,其实都是魏舒的亲信。魏家原本地盘最小,实力最差,经过这次瓜分,就成为仅次于智家的大家族了。其余五家虽有不满,但没有人愿意出头。

假公济私占了大便宜,魏舒总觉得好像有点激起公愤的意思,心里有点不踏实。于是,这一天把大夫成鱄请来讨教,自己让弟弟魏戊担任梗阳大夫,会不会有人说是假公济私呢。成鱄心里当然很肯定,但嘴上却说魏戊是谦虚谨慎,彬彬有礼,慷慨大方,无私奉献,当梗阳大夫是当之无愧的。

成鱄说:“当初周武王夺得天下,兄弟封了十五个,同族的封了四十个,这都是举贤不避亲。武王之所以封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戚,那是因为他们确实有才能,您的德行简直比得上文王了。”听到自己跟周文王有一比,魏舒非常高兴,承诺有机会也给成鱄一个县大夫当当。成鱄也非常高兴,到处宣扬魏舒的美德。

《诗经》这样写: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这位王季祖宗,天帝审度他的心胸,将他美名传布称颂。他的品德清明端正,是非类别分清眼中,师长国君一身兼容。统领如此泱泱大国,万民亲附百姓顺从。到了文王依然如此,他的德行永远光荣。已经接受天帝赐福,延及子孙受福无穷。

贾辛被任命为祁地大夫,上任前,来拜见魏舒。魏舒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暗示贾辛记住是谁提拔了他,要忠于谁。

贾辛当然明白,表白了忠心之后去上任了。其他几个县的大夫在走之前,也都接受魏舒的训话,也都表达了忠心。对于魏舒的这番举动,孔子在《左传》里有如下记载: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魏舒分明是在假公济私,孔子还有这样的评价,看来圣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啊,可是为什么会这样的?

赵简子铸刑鼎

03

魏舒的一系列做法引起其余五卿不满。魏舒命令赵简子和中行寅率领晋*在原陆浑戎的地盘上修筑大防,防备楚国。这两位本来就对魏舒不满,又被派了苦活,心里更不舒服,最后想出一个主意来让魏舒难受难受,这就是子产用过的办法。他们在当地收缴了四百八十斤铁,铸造了一只大铁鼎,鼎身铭文是士匄制定的刑法。魏舒有口难言,只得认栽。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