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诵读道德经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 [复制链接]

1#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

经典诵读之《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老子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对于这个观点老子通过刍狗的例子来解说。人们祭祀时使用的以草扎制而成的狗,在祭祀时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在老子的眼中,天地是没有理性和感情的,是自然的存在,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天不带有任何人类道义和道德方面的感情,它有自己客观运行的方式。天虽然不讲仁慈,但也无所偏向,不特意对万物施暴。“天”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范畴。古人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赋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义,先秦诸子们也大多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天命观。孔子对“天”的理解坚持了殷周以来的天神观念,肯定天是有意志的,并且肯定天命,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墨子则提出“天志”、“天意”,宣扬天有意志,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并有“兼爱”精神;孟子更以人性的义理推及天道,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时至今天,人们还常说“天理难容”这样的话,可见,传统天命观是如何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老子是一个勇敢的批判者,他具备了他同时代及后世诸多哲学家所不具备的睿智和胆识。他第一个提出了天不讲仁慈这样的真理,并用哲学的推理,把自然界的原理转向人世。老子在关于“天”的问题上,既不同于孔子的“天命”,又区别于墨子的“天志”,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是由“道”产生的,它没有意志,没有好恶,更不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自然之天。老子的功绩,就在于他否定了有人格的天神,重新恢复和提出自然之天。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老子谈到的“无为”的社会*治思想。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统治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无为之治,任凭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会采取干预的态度和措施。如同天地一样,圣人也是无所偏爱的,取法于天地,纯任自然。圣人对百姓是一视同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付出多少不同之别。孔子也说过“吾不如老农”,又说“吾不如老圃”。孔子知道在种田方面自己比不上老农,在园艺方面比不上有经验的园丁,但孔子有自己的特长。把不同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是圣人的一视同仁。

历史追随孔子奉行“仁”,于是“不仁”似乎成了贬义词。老子此语实为摆脱情感的境界,天地福泽祸害,无关万物情感与意愿;圣人无所偏爱,取法于天地。不仁,才是天地最大的公平。“不仁”并不是不关心,没感情,而是眼在云间,身在人间的一种践行“道”的方式而已。

-END

微博:河南沐龙官方

邮箱:mulongwh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