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老子第十八章 [复制链接]

1#

第十八大道废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吕祖秘注之一(道德经心传)

「浅解」

大道废,有仁义。

这句话讲了,修道之人进入性天之中,体会到道的玄妙之境。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虚极谓之道。修道之人要想明心见性证道,就要废去后天的识智,后天欲妄之心,后天气质之性(喜怒哀乐悲伤恐惧),废去后天的七情六欲。后天废尽之后道自然就会显露。在打坐之中,废到无心处,身心脱落后,自然能体道之妙(性),得道之玄(命),明道之微(采药),入道之奥(性命合一)。仁义讲的是阴阳,是心息,是神气,是性命。后天气质之性废尽,性命自现。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就是明心见性的意思。大伪就是诸魔也。修道之人有大智慧而不要用,以防魔障出现。慧而不用就是妙。功夫要精中求精,节节修,节节丢。这样才能没有魔障的干扰,才能了脱生死。当智慧出后,神通现前用心用意去胡行乱作,诸魔就会出现,不谨慎就会掉进魔窟,成为魔子魔孙,永无翻身之日。有作为的智慧之中,就会障碍大道的清修。所以说当智慧出时,行无为之法,不可以胡行乱为,以免失去真灵。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再说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内讲就是耳目口身心意曰六根。不和就是六根各用其处,不能归一。只有六根归于虚无妙窍之内,神气合一达到物我两忘,身心两空,身心寂灭后才能返回到道的状态中去。孝为子,为肾中之气为坎卦,慈乃为母为先天之乾卦。修行者神气合一后,六根归于一处,子(后天之气)返于母(先天之气)。母又抱于子,骨肉和合,是为孝慈,这就是崔公入药境讲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如痴如醉。入了药境之后,子母合一后天气也是先天气了。这就是后天返先天境界。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指的我们这个身体,昏臣就是后天心。先天真性不见,后天心主事为昏臣。修道不明先天之理,妄自用后天意念,去引导后天之气运行于身体之内为乱。先天元神本性现为明。这就是儒家讲的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之意。元神出元气见,这就是儒家讲的,这句也是儒家讲的明明德之意。身心定,虚中静(性)性命应(一阳来复药产),定里应(药产神知)元神庆。忠臣指的是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真意是感而遂通的。修道以真意修持修丹道,也就是用自己的正知正觉来引导修行,才不会入魔道,是为忠臣。

———正太道人浅解

口诀心法需要师传方可明白

未完待续。。。

-----道家南宗-----

南宗正太道人---经文注解南宗正太道人---正法开示

南宗法脉道场建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