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演绎第二章内容简介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道德经演绎》(第二章)

内容简介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这些都是常见的对比、对称和对应现象,它们只有在相互衬托中才得以显现。之所以出现这些对称和对应现象,老子认为根源就在于“恒也”。

“恒”,即恒定的法则,永恒的规律,是变化现象背后的不变之道。“恒”作为天道,体现为时空对称和运动对应,后人用阴阳太极图对这种时空对称和运动对应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图中的阴阳鱼比较形象地表达了运动的对应和永恒,而构成整体圆形的黑白两色表示时空的对称和平衡。

“恒”作为地道,体现为五行生克——后人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制约模型,形象地说明“恒”的对称、对应、稳定、制衡和循环往复的规律性。佛教中的报应观念与守恒之道的对应、对称、平衡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恒”作为人道,体现为永恒的道德法则。例如三德五常(三德:一曰俭;二曰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谦)。五常:仁义礼智信)。对于为人之道,《道德经》特别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这与易经坤卦厚德载物的人道思想如出一辙。《坤》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乾道至刚,坤道至柔,“坤”与“乾”是对称和对应的,因此要真正理解老子的守恒之道,还需要与“乾道”形成对应。

世界的运动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其中存在对称、对应和平衡的规律性。世界在变,唯我不变;事物在变,道德法则不变,圣人正是领悟了“守恒之道”,洞悉了“恒”的对称、对应和平衡规律,因此常常用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把握平衡。所以《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以“道”为核心,建立了一套以天道、地道、人道为逻辑结构的严谨思想体系。其中,人道来自地道,地道来自对天道。《道德经》在第二章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模式。

时间、空间、运动是宇宙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宇宙都不能存在,这是宇宙在结构上的成立条件。时间统一性、空间统一性、运动统一性构成宇宙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宇宙在联系方式上的成立条件。《周易》用“时”、“位”、“变”的统一性概括了宇宙的统一性。而《道德经》则用“恒”来概括这种联系性。

事实上,一切矛盾运动都是由于局部失衡造成的,正是局部失衡才能构成整体平衡,形成宇宙守恒。为此曹晋赫在《道德经演绎·第二章》中以“恒”为理论前提,演绎出“守恒之道”的三个基本定律:(1)时空对称规律;(2)运动对应规律;(3)价值平衡规律。有兴趣阅读这三个基本定律的读者,赞赏本文后,可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