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荐读来自远古的智慧ldquo碎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贫困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4621484.html
在时代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科技已前所未有地高度发达,知识更是空前大爆炸,然而来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本五千言犹如语言碎片编组而成的小册子——《道德经》,却实实在在地成了所谓信息时代的“显学”。无论是显达者、富有者,还是落拓者、贫瘠者,均趋之若鹜、言之凿凿,似乎这小书成了社会各阶层人等精神慰藉的温柔之乡。这事的本身,既具有讽刺意味,也足以让人咋舌!这书的作者是谁?他为何要写这么一本小书呢?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旷世一问“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读老子》)?书和人,在两千五百多年的质疑声中,安然地走进了21世纪的20年代,又安然地成为了当下的“显学”。在我看来,《道德经》的作者老聃李耳,是一位照亮了人类历史星空的哲学大师,是大思想家,但他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智慧老人。因为他不仅阅尽沧桑、睿智深思、洞察一切、掌握玄机,特别是他对人们的谆谆教诲,又分明是一位须发皆白的祖父对待儿孙辈们的慈祥的口吻。老子的一生非常传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孔子向他问礼,一是飘然出关而不知所终。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入周向老子问礼,这事经两千多年的不停论辩,已成定谳。但老聃放着安逸的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不做,为何要颠沛流离地出关(函谷关)西行找罪受呢?我相信,无论科技发达到什么程度、社会进化到何种地步,只要人类文明的历程还在继续,那么围绕着老聃李耳和其著作的一系列问题还将继续争论下去。既然如此,我们就暂且放下这些争论,只从中汲取我们急需的营养成分吧!事实上,在每一个人那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子的形象和其著作,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而立之年以前,你会认为老子虽然很有思想和文采,但他说的那些个大道理似乎很遥远,老子似乎像是一个孤傲、刁钻时而故弄玄虚的老头。进入不惑之年以后,你想象中的老子变成了一位智者——他洞察自然规律和社会变化,他说的话字字珠玑,既可以明哲保身、趋吉避凶、后发制人,还可以以柔胜刚,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最佳境界。到了知天命之年,你会幡然憬悟到老子的崇高和伟大——犹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尽善尽美。他大声疾呼,人类要恪守天道和人道,完全是为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让人类永远生活在宁静安康之中,让每个人都能颐养天年。他不但是智者,更是大慈大悲的。耳顺之年的你,会感觉到老子的每句话都说到了你的心坎里!与古为友,融入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送孤雁南飞,观云卷云舒。于雷鼓雨吟……物物声声、渺远缤纷中领略来自千古的空谷传响,咀嚼《道德经》中的玄远微义。世谓《道德经》为“内圣外王”之学,它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共分为81章。文本依据天道和人道的共同运行规律,以哲学意义的“道德”为纲宗,以*治为旨归,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为人们指出了一条事业成功、趋吉避凶、永葆安康的幸福之路。具体来说《道经》是思维方式层面的,主题是悟道,人道向天道学习。具体说,就是人类体悟大自然的长生之道,从而推演出无为而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思路。《德经》是实践层面的,主题是修德。具体说,就是修为自我,找到立足点,确立得道多助的运作方式,不断扩大事业的平台。由修德展开来,又衍生出很多主题,如虚怀若谷、知雄守雌、吉凶祸福、进退取舍,涉及战略策略、机智权谋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相通的大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域。由于《道德经》涵盖哲学、伦理学、*治学、*事学等诸多学科,因而对中国此后的哲学、科学、*治、宗教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被先辈圣贤誉为万经之王,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无不受老子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道家自身的发展,也大致分出三大源流:第一是思想的道家。这一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