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01 [复制链接]

1#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01

牛识微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支柱之一,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背景与人文哲学的内容。古往今来,研习此经的学者很多,各有注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以至此经流传到今天。憨山大师对此经的解释,则是别开生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见解非凡,发人深思。对于此经八十一篇,首先指出各篇的精辟要旨,其次揭示有关的内在联系,从而可以系统地掌握下列两大内容。

第一是“道”的来源与功用。“大道”的意义不可以用语言、文字说明,但它毕竟自有来处;其功用更是客观存在,无处不是,无物不有。从起源来说,就是“道法自然,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为大”。

“自然”就是本来如此,意味真空。从今天的物理学来说,“道”涉及“自然真空”,但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最低的“能量态”。电子绕原子核散射时,要从真空激发出“即生即灭”的光子,这就说明了真空是“自振态”。

自然真空没有边界;一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空”。所以,自然真空永远在向前波动而不停止,是一个动态现象。这就涉及“道”的宏观概念,所谓“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有作用必有反作用;“道”向前远逝,就产生反向运动。反作用就使自然真空产生有边界的“物理真空”。

物理真空的互相挤压作用,就产生“层子模型”,从而产生基本粒子,组成分子,以至成为物质。这就涉及到大道的微观概念,例如“道之为物,为恍为惚”,其中有“象”与“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与“信”。这就象微基本粒子的产生。

基本粒子与自然物质产生后,由于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就组成了天空中的发光星体,又分离出不发光星体。从而就有地球,产生动植万类与人类。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也涉及到天体各按自然轨道运行,道法自然象征道是自然真空的自振态。

第二是修德证道,治国安民。什么是德?简单说来就是利人、利物。与常道相应的就是常德。所谓“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缺,复归于无极(意味真空);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能反朴归根,则复命、常命而证道,道乃久。到时虽然生理功能消失,而心灵生命常在。

常德的修持应该是从个人到天下,那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一个国家的上下能修德,就更有利于治国安民。我国现在是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全民奔向小康。这完全符合《道德经》的精神。

老子更指出:上不好名,则民不争。上不好利,则民不盗。上无名利之欲,则民心不乱。是以圣王清静自正,人民自虚其心;无苛捐杂税,民自温饱。人君治国应该是方正而不割,廉洁而不伤民。*教宽大,其民和睦而亲。总之是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对于敌国侵略,万不得已也得用兵,但用兵不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却退尺;战胜以丧礼处之。

以上两方面的内容,憨山大师注释详明,但所用的句法是古文,初学者不易体会。逸尘先生则对此古文加以注释,完全译成白话,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目前我国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对此经感到兴趣而研习,故此本有必要出版。

关于道心与人心的关系,中国古代《尚书》早已指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一”是道德经的核心,是万法之本。谨此为序,以阐道心。

年7月27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鸣谢

本文作者:牛识微

校对编辑:净元、净妍

封图拍摄:净鸿

图片美工:卡雪

总编辑:默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