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常读常新!文:QueritaWater
这是我的第三篇投稿。年5月开始听《每天聊点道德经》,听了有半年。听完之后,对于心态的调整有着显著的效果。那段时间感觉非常轻松,可以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心无旁骛的,那是离道最近的时候。时间到了年年底,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缺少了道德经对心态的“加持”,遇到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我又有点心态炸了。炸完之后及时地调出道德经来给自己清清心上的杂念,让这些原本不可承受的,说出来却微不足道的负担真正找到动力得以暂时消化。
今天讲的主题是第五十七章。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下面是故事:
我平时每天在家里上晚班,一般不会到公司。年底来了,作为食品电商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年底的订单发货,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请临时工。在学累了的时候,想着去帮一把,也就年底这几天了。但是在去到公司的时候发现九、十月份刚恢复正式入职的老板娘在一月底被老板护送回家,在家里远程处理线上工作,工作量等于半个办公人员,时间自由。九、十月份刚好是他们三岁的孩子可以送到幼儿园的时候。而此时其他员工除了忙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到仓库提供协助发货事宜,包括运营、采购、客服、会计和老板自己。
作为刚恢复入职的老板娘,在公司的定位不清,不知道是哪个部门,是哪个手下。公司没放假就提前获得了相当于放假的待遇。老板怎么跟底下员工交代的呢?周末的时候送回老家,周一上班的时候对着办公室的同事们说:她有在审单子吗?我让她在家里也不要闲着,审单子,接客服。底下的员工没有一个人敢做声提出异议。
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原本没有很大的感觉。但是细细想来,实在是修为不够,离道越来越远了。心里面不自觉的感觉憋闷,感觉气也出的不顺了。感觉气不顺的时候,就拿来原本就在服用的艾附暖宫丸,就着一杯温水喝了下去,想着它的理气补血的功能或许对我能有些许帮助。少想一点,只管做自己的事就好了,说了也不能改变什么。另外你凭什么去说呢?你不也和这家公司有私人的关系吗?你不也在这家公司吗?说了就是在为自己争利。任谁都会有这种想法,撇也撇不清。
这个时候心里憋闷的感觉并没有消失,过了一天,两天,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我知道这个不能再成为阻碍我获得心上平静的一道坎了。所以我在空间里写了一篇“小作文”又回顾了一下,我从进来这个公司到现在为止的遭遇。这个举动并没有让我更加好受一点,只是我主动地揭开那些会在心里引起负担的东西,让心情更加沉重了,更加憋闷了。但我仍然不会采用“利器”去争斗。又一次需要调动内驱力来消化它的时候到了。
以上就是再次听道德经的契机,我打开道德经,曾经听到的五十六章左右,打开继续听。当我听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好像第一次听一样,或者说我这次才是真的听进去,更确切的说,我是在这个经历下才真的找到了理解这句话的点。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罗博士在音频中说到:“如果社会上,这天下到处都是禁忌,不允许你做这个,不允许你做那个,都是禁止,各种忌讳的话老百姓一定会贫穷的,因为社会运行一定会缓慢,一定会进入效率低下,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什么会多忌讳呢?是因为领导者多事。老子讲‘以无事取天下’,那领导者多事是怎么回事呢?就是领导者为了自己的形象,地位和利益等管理方便,他要设各种忌讳。”
结合实例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不是领导故意设置的这些忌讳,而是领导无声的行为或者说行动方式,让属下领会到了这些“忌讳”。比如老板平时说:“只要大家好好干,我都会看到的,我对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会尽量在公司里给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氛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团体,我们乐于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批评。”这是言传的一部分。大家听完感动得鼓掌,相信了在这个公司可以一展拳脚,起码可以得到相对的公平的对待。结果在“身教”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说和做不一样。“聪明”的属下自然心知肚明,有些话不能公开说,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利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罗博士音频里还说道:“当一个系统里面,当你的公司里面,你发现这种忌讳很多的时候,一定是这领导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地位等等,只有领导者重视了这些事,这公司里面忌讳才会多。因为公司里面忌讳特别多,人们不敢畅所欲言,不敢当众指责领导的错误,沟通成本极高,大家都讲好话,不讲坏话,结果公司整个系统即使是遇到了重大风险都没人提出,这样公司会运行效率极其低下,会出问题,所以“民弥贫”,也就是公司的效益一定会低下。”
结合实例,自从“老板娘”坐进了办公室,平时畅聊的沟通,逐渐变成了线上“信息文字”沟通,另外加上办公室里的相视一笑,或者说会心一笑。领导和低下员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4个人会有4个3人小团体,5个人会有5个4人小团体,各有各的用处,各个小团体会说不同的事。这样的沟通偶尔会有尴尬的时候,就是谈到忘形的时候,不禁说了出来,然而总会有个同事不知道大家在说的是什么,问了一句:“嗯?你说是什么?啥****”。收到的回复就是:“没什么。”这种事情一次两次,也就忽略了。但是经常这样,今天这个人没有被包括进来,明天那个人没有被包括进来,没有被包括的同事难免会与这个团体逐渐疏远,越来越远。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罗博士音频讲道;“什么叫利器?就是老百姓‘利器’多,‘利器’就是锐利之器,武器之类的东西,是相互攻击用的。老子这里讲的这种武器实际上讲的是争斗之心,如果老百姓的争斗之心多了,整个社会一定会混乱的。为什么老百姓之间会有这么多的争斗之心呢?老子写的表面是‘民多利器’。实际上老子讲的是为什么之间有这么多争斗之心,是因为你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好的文化,这个文化从何而来?还是你的领导者没有把一个正确的理念传送给老百姓。所以‘天下多忌讳’和‘民多利器’都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一个根源,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意识到为什么‘天下多忌讳’,老百姓为什么有那么多争斗之心?一定是领导者他们自己的内心出现了问题,没有传递好的理念。”
讲到解释这一段的实例,还关系到一个故事。听来的转述故事,不是很精确。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有一天,有个同事的老公喝醉了来公司,大吵大闹。因为记忆中自己的摩托车停在公司楼底下,现在却找不到了,嚷嚷着叫公司赔偿。一个大男人,喝醉了酒还有一身的怒气,一进门就点名道姓地叫老板出来,公司的几个男同事拦着也拦的够呛,差点打起来。毫不客气的嚷着还说那个老婆也在公司上班的那个人,给我出来。喝多了,说不出名字但是从描述中知道指的是刚上班没几个月的老板娘。自己的老婆拦他也是拦不住,还对自己的老婆撂狠话,早就要你不要在这里上班了,给老子滚回去。那天整个仓库乱作一团,还有同事在争执阻拦过程中受伤,还有同事去到醉酒的男人家楼下,帮他找他的摩托车。而老板和老板娘那天不知道是本身就不在还是躲着喝醉的人。这件事情相当的不体面,不管是哪一方,都可以说是一个“丑闻”。
这些本来不应该发生,但是在已经发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得出端倪。公司的同事对于老板娘来上班这种走关系的操作,敢怒不敢言,私底下和自己老公分享了一下上班的经历,爱喝酒又护妻的人喝醉了来了这么一出,不经意间透漏了员工的不满。这个故事也许还有另外的版本。但是从我记得的版本里面这个醉酒的男人就是无意间暴露的“利器”,仓库一团乱就是邦家滋昏。
解析完这一切,不得不感叹老子的智慧。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如果我也拿起利器去争,肯定不会改变天下多忌讳这个事实。但是我因为不满直接离开,我也会暂时变“贫”。而我有利器的话,肯定也会被夺去利器,然后被树立成一个反面的典型,以改变邦家滋昏的状态。世事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多学点道德经,从经典里面去找到对事情的另一番解读,让自己更加有智慧的来应对。能够放弃“小我”的时候及时放弃,不放弃的话,前面无穷的欲望深渊。而你永远不会得到满足。
再次感谢罗博士的辛苦付出,心灵的良药。及时拿出来可医心病。
征集
大伦书院有奖征文活动进行中~亲爱的萝卜丝们可以将学习罗博士语音课以来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给我们的邮箱sy_yuandongli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