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起来读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有名之堂首部作品《遇见自己——「道德经」的学与思》经过10年沉淀、3年打磨,现已正式出版发行,献给所有曾经像我一样仅仅想把《道德经》读通的朋友们!

一、老子和《道德经》的地位与评价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该书文字之简约,寓意之锤炼,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者。它以思想之高度、视野之宽度、理论之深度、语言之精度、智慧之密度著称于世。该书寓意连贯,言辞流畅,自由挥洒,收放自如,堪称哲理诗之绝唱。

老子者,周收藏室之史也。收藏室里有上古流传下来的各种档案:“三皇”时期的档案称作《三坟》;“五帝”时期的档案称作《五典》。除了《三坟》《五典》,《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称上古档案的还有两部,称为《八索》《九丘》。关于《八索》,孔颖达援引据传是孔安国作的《尚书·序》云:“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意为上古档案的《八索》即为“八卦”之书。至于《九丘》,孔颖达解释为:“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他认为《九丘》档案即中原九州之方志。老子就是在这样丰富的知识背景下,站在上古先圣的肩膀之上,归纳、总结、升华,形成了他的大道学说。并在西出函谷关的时候有幸记录流传了下来(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出现的场景非常相似)。

《道德经》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人的思想之门,从此中国人的思想从对自然的被动认知进入了主动探索与应用时代。老子的《道德经》开启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序幕,是百家学术之领袖,为中华文明大树之根基。《道德经》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最关键结点,它总结了过去,开启了未来,任何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不可不学习和了解《道德经》。

我们现在常把老子归于诸子百家的道家,这是不合适的,关尹子、列子、庄子等可以称为道家诸子,但老子的历史地位要高得多,重要得多。他是整个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启者,他的思想为百家所尊崇,百家都以其为源,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子,就没有百家争鸣,《道德经》之所以被称之为“万经之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子天下第一”,这个第一指的就是开创者。读通读懂《道德经》,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经典就能直接读懂大半以上,因为其道一以贯之。

二、《道德经》讲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很明确地指出,他所传的是“大道”。《道德经》其实就是老子的大道学说。

老子大道的“大”,有3重含义:

1.大道无所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论何时何地,当下就能进行修行;

2.大道无所不包,无所不覆,无所不载,所以大道学说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诸如养生、持家、教育、待人接物、工作、创业、管理、治国等等都可以进行指导和启发;

3.道不远人,大道无亲,道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是最具普适性的;人人都能体道、悟道、行道。

老子之道的目标是大与恒,即广大和长久。能得大,适应能力就强,生存空间就大;能得恒,能积累的就多,生存质量就高。简而言之,就是大道与厚德。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恒,什么是大;也告诉了我们怎么求恒,如何为大;还告诉了我们为大、求恒会有什么收获(即德)。

三、从《道德经》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从《道德经》我们可以学到最实用、最简单、最高明的认识论。如无名、有名论: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可以描述的和无法描述的两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在不断从无名中确立有名(向外探索以致更广大)、从有名中认识到无名(向内创新以致更精致)的过程中,以此不断拓展和优化我们的生存空间;

跟随老子跨越时空的视角,我们可以真正认识人的本质:人类乃是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一,人与万物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人与万物应该和平相处,不应该把人与自然相对立,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是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最好指引;

跟随老子对永恒的追问,我们可以学习到:耦合对立的东西不是永恒的,只有它们对立统一的本质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凡事要抓本质;所谓本质,就是不依赖他物他人而能独立存在的东西,那些要依赖他人他物的名声、喜好、荣辱等都不是永恒的,如此我们就可以拥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就不会被道桍(只有表没有里)迷惑,就能够抓住本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可以学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能有,以及以无容有都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而且境界一个比一个高,格局一个比一个大;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可以真正懂得“上善若水”,懂得“不争”。不争不是指发生了争执的时候的退让,而是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要做好准备,使争执不会发生;

学习了《道德经》,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叫中国,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守中;

学习了《道德经》的“三生万物”,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求“和”;通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你就能理解“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知足者富”,知足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指知边界后的适可而止;知中知边界而能足才为富,知止则能不殆;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子所说的“不争”,说的是万事万物以及道都是有边界的,边界的突破与入侵就是争,也是用强,就是不道,不道会早已,会提前灭亡;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学习到为什么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因为柔弱合道,刚强不道;合道则生,不道早已;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可以知道世界是如风箱一样周期性变化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无长胜之理,所以要与时俱进,要顺势而为;

学习了《道德经》,懂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就能不欲见贤,就能懂得谦虚处下的好处,而能贼得天地万物之利;

学习了《道德经》,就能知“信”的重要性:信不足,则有不信。不信则不能为大。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懂得要为大于细,为难于易;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能学到“益生曰祥”“兵者不祥”,利于生则利于得,故吉;争,不利于生、不利于得,会有失,故凶;

学习了《道德经》,我们能学到“生生者不生”“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真正懂得生命的奥义,养生要从“之所以生”上入手(适当的饥饿感),而不是为生而生、为保有现有以为生(养尊处优不为养生也,锦衣玉食不为养生也);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到身、家、乡、邦、天下的核心价值:“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通过学习《道德经》,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大视野和大格局,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有利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建立,因为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通过学习《道德经》,就会懂变通,懂权变,就不会钻牛角尖,会更开放、更自信、更开朗;

通过学习《道德经》,知“道”之后,“德”在于行,就能更积极地入世;方向明确了,就能更踏实做好当下的事情;

所谓道德,合道则能有得,利于生,故吉也,不道则有失,不利于生,故凶也,学习道德经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

《道德经》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以之为参照,通过它我们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真实状态,不会陷入迷茫与困惑。

四、怎么学习和使用《道德经》呢?

不要纠结版本问题,任何一个版本能够流传至今都说明其内容是基本OK的,但是也不要执着于某个版本,最好有多个版本进行参照,然后选定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版本(本书《道德经》以帛书版《老子》为蓝本);

先不要贪多,不要想一下子就能懂和理解,先每天抄写几章原文,抄完再试着理解这几章的内容,能够保留有印象即可;抄个三、五遍后基本就有很深刻的印象了;《道德经》是开放性的文本,没有标准的解读,试着用自己的体会去解读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不要拘泥于文字,文字再微妙,可行而不可执,可以照着去做但是千万不可执着于此;学会老子的思维方式比背诵精妙的文字更重要;

用一以贯之的逻辑审察自己的解读是否满足这个要求,要自洽圆融,才能应用自如;

当我们有了深刻的印象,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印证,慢慢你就会有新的理解和领悟,有了这种状态之后再去翻读《道德经》,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常读常新,常新常读,把《道德经》当作明灯与镜子,用它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