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老子第二十六章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医院咨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9789.html

第二十六重为轻根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吕祖秘注之一(道德经心传)

「浅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这句话是教修道人,以柔弱而修道,修道首先明四个阴阳,两重天地之理,知动静阴阳变化之妙。修行从有为慢慢过渡到无为,由少而积多。“轻”就是静的意思,“重”就是动的意思。静则六根归于一处,明心见性则后天翻过卦象进入先天。静为元神,本性也。重者命也,真阳之气也。心属火,心不静则为躁君。心静则虚,虚则心火自下降,真水自上升。水火持平而和合,归于一处。修道者要常常坚固道心,而不敢乱为,如行屡薄冰,小心意意,惟恐失去真灵之性,此为“君之终日行,不离辎重”。“辎”者清静之道心也。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人入于定中,虽然静定之中有各种奇异的景象变化功态。此神定而皆不可住,气生而运转时,必须以无为而为之,以无为之法而治之。“主”者,元神也,静也。“身”者,色身肉体也。不修道的人都被这个血肉之体而连累。先天元神出不来,所以自己流落六道轮回之中而做不了主。修道之人重神而远形也。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这句话是讲,修道之人若是重色身,而不能忘记这个形体,形体不忘真气不生,“臣”者真气也。以身为国。修行则要以无为而治国,方能国泰民安身体气机才能正常运转。“躁”者,就是不清静的意思,以清静而治君。君为心,为神也。

———正太道人浅解

口诀心法需要师传方可明白

未完待续。。。

-----道家南宗-----

南宗正太道人---经文注解南宗正太道人---正法开示

南宗法脉道场建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