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不自善顺一切 [复制链接]

1#

甲: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河北承中文化百姓论道直播间,我是文芳,学《老子》悟大道,开人生智慧门,让生活幸福,让人生精彩。今天我们研学《老子》第八章不自善顺一切。老子文化是教人觉、教人明、教人善的文化,我们邀请到了李高峰老师与我们共同研学。李老师您好!下面请李老师给我们解读《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经文。

乙:好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弄清楚:

上善:就是无欲善,上德无为无以为。

处:自性而取自性而处。

恶:不愿不争之地。

这句话总的意思是,上德无为之善如若水的品行,普泽无别利益万物不图名不争利,自性处于万物不争不夺的最低位,因此水的品行近乎道。所以我们学习老子,就是启导我们要效仿领悟水无为无以为的自然品行,这种圣易为的品行,是无欲为、无所对应觉的为、一切自然而然的为。在此是让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上善什么是下善甲:那具体的善怎么区分呢?

乙:善,可分为两种,一种上善,一种下善。上善,无为无以为的善,只有上善为上德。是根本解脱善。无欲无我,上善之为没有迹象。下善有为有以为,下善是善恶转化的善,我们所讲的善都是下善、欲为善、分别善、轮回善、不跟本善。所以老子提出不尚贤、不欲见贤的道理就是它的不根本性、轮回性。

甲:那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具体的行为做法为下善呢?

乙: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好多做公益的志愿者,都想为社会做点贡献,都是好事,这些都属于下善,但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无私无我,也可以达到无以为的上善,尽管欲善恶不是根本法,但向善能缘正见,能得正法承,德归自性明。甲:原来“善”还有上善下善之分呀,上善是不图名不图利的一种忘我无我的无以为根本善解脱善,而下善有想法有目的,有以为的不根本是轮回善。

乙:你理解的很贴切

甲:接下来的经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请李老师给我们详细解读一下。

乙:好的,那我先把这句经文中的字词解释一下。

“善地”:低位;

“善渊”:深藏;

“善仁”:同仁;

“善信”:行孝不二;

“*”:易之共和;

“事”:至柔无不克;

“时”:随机应变。

这句话的意思是,居住取最低位,心静深藏不现,施与无别应需,言说见闻既到,行*无以易之,做事能易至胜冲流洗刷,择动因时合节冰气应变甲:那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最低位呢?

乙:具体学其居低位、心深藏、与同仁、言公信、*同安、事做到、动应机。

甲:您能否再具体深解一下呢?

乙:可以,其实以上讲的也是学水的七种品行,“居善地”学居低位,不争不抢自然用力,海纳百川,处下不居,包容万物;“心深藏”是做人要心胸宽广,善渊如水,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不可逾越;“*同安”善治自会国泰民安,治理国家,管理企业,经营家庭,如水一般,无为而治,顺势而为,法天地自然规律,顺和民心民意,自然就会国泰民安家和。“事做到”做事就像水一样,随方就圆,随顺滋养,洗刷万物,柔弱能胜刚强,行事自然而然;“动应机”把握时机做事,水能自然的配合天时与节气,顺应环境而变化或凝固、或结冰、或化气,时而干枯,时而涨溢,随顺而变,朴利自然。

甲:原来水还具有七种品行,水至柔,能胜刚,朴利自然,随顺自然,假如我们都能像水一样,就会家和、事和、人和,自然祥和,国泰民安。请李老师把最后一句经文“夫唯不争,故无尤”给解释一下

乙:好的!

“夫”:上德。圣人只因不争不生反作用。

“唯”:只因。“尤”:意外、格外。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只因不争不生反作用,因此,没有意外的不悦发生。使大善易于根源于因缘对应最轻微的若无处,越以无欲的高维根源处作为费力越小作为越无不为;越以自然的随顺应变就越能无不为的通行普利自然。所以,只有诚于守中无欲无我,才是最善的德,最善的法,最善的生存根本处。

甲:李老师今天您把第八章解释的非常详细,特别是对上善下善说的很明白,凡是有以为,都是下善,都是不究竟善,而真正的善就要象水一样,处低位,心深藏,言公信,*同安,事做到,动应机,随顺自然,这就是水具有的品行对吗?

乙:是的

甲:好的李老师感谢您详细的讲解,今天就研学到这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愿我们的人生像水一样自自然随顺一切,小百姓悟大道,开启人生智慧们,下次百姓悟道直播间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