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漫议第六十二章 [复制链接]

1#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即日起,我们为您推送由金明立编著、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漫议》,不妥之处,期待您的斧正。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在上一章里,老子点明了君王只要以德服人,大邦小邦就会“各得其所欲”。这一章是说管理者只要以“道”的言行去善待万物,善人、恶人就会被感化而回归于道。这说明了“道”是善人、不善人的宝贝,只要遵循“道”的美言、美行,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拥护。老子以此来说明管理身心与国家的君王,不要胡作非为。应该以“清静无为”的原则治理国家与身心,如此一来,有求的就可以得到帮助,有罪就可以得到免除。

本章第一句“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的意思是,“道”,是万物的庇荫,善人的宝贝,不善人的依靠。这说明,万物都因为得“道”了,才能获得现实的存在。“万物之奥”的“奥”,本义是指房屋隐蔽的地方,这里引申为以保护万物的庇荫之处,也就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善人,还是不善人,“道”都可以接纳并给予他们生存的根本和力量。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这是一个现实存在。因为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他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增加他人的敬重。这里的“市”,原本是指市场交易,这儿是换的意思,换来他人的尊敬;“加人”的“加”,是增加的意思,“加人”就是增加他人的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发自内心对好人好事的肯定与赞美之言。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相反,名不副实地的赞美,反而会让他人心生厌恶。所以美言一定要符合“道”,也就是要当之无愧。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用善言、善行来感化并带动周围的人,不善的行为就不会有市场了,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合于“道”的美言美行的养成。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在“道”来说,人在出现不善良言行的时候,怎么能舍弃它呢?因为圣人是“常善救人”的,无论是善人还是不善的人,都不会放弃。这正是“圣人”的特别之处。同时,“何弃之有”也说明了善人不会舍弃“道”,只有不善的人才喜欢舍弃“道”。比如,老师都希望他的学生有上进心,会竭力帮助后进的学生,如果后进的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帮助呢?甚至自己逃课被老师叫回后,还联合家长到教育局告状,那老师就是不放弃你,你自己也放弃了你自己。可见,“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包含了“道”对人的包容态度,老子意在提醒人们不能舍弃“道”,否则,便会走投无路。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句话是从“道”不抛弃众生品性那儿获得的经验。说是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仪式,不如献上清静无为的“道”。“立天子”是指古时候的天子即位,“三公”是指古代的太师、太傅、太保,“拱璧”是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就是四匹马驾的车。“拱璧先而驷马在后”是古代的献礼仪式,轻物在先,重物在后。“坐进”是指跪着前进。“立天子、置三公”,代表君主、大臣就位时礼仪的庄严、肃穆、慎重。但老子认为这些虽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清静无为的“道”作为献礼,奉献给天子或三公。比如,新任领导就职的时候,下属与其向新任领导赠送贵重礼品,还不如向领导汇报单位的详细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建议。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把“道”看得如此珍贵?因为,求道的人,就能得到“道”的呵护,有罪的人,凭借“道”的言行,就可以免去罪过,所以天下人把“道”看得很珍贵。在此,请允许我讲个故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传说道教王灵官,原名叫王恶,因违反天规,被萨真人用飞雷火符将他打败。他很不服气,就到玉帝面前告状,心知肚明的玉帝,为了使他能够改恶向善,就对他说:“我赐你打神鞭,你暗中观察萨真人,如果他作恶,你就用神鞭打他,如果他行善,你要向他学习。”后来,他观察了萨真人近二十年时间,见萨真人不是悬壶济世,就是扶危救贫,因此对萨真人敬佩的五体投地,进而拜萨真人为师,学习向善。萨真人见他能够痛改前非,就把王恶的名字,改成了王善,并上报天庭,被封为“太乙雷神应化天尊”。在道教看来,玉帝和萨真人,就是“道”的化身,具有慈母一样的胸怀,只要“浪子回头”,一样还会接纳他的,由此可见,“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中的“道”是指人教。只有正确理解了“道”,才能以“道”教人,也就是用真理来教化人。

由上可知,既然清静无为之道,是保护善良人和不抛弃不善良人的,既然清静无为之道,对天子和三公而言,比拱璧驷马还重要,既然在古时候清静无为之道,就被天下人看得很珍贵,所以诸侯国的人君们,就应当以清静无为之道来治理天下。而对于学习《道德经》的读者而言,也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学以致用。

骊山老母宫网络平台

编辑:潇予

审核:明秋

统筹:秦川飞鸾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