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zj/140110/4324718.html《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07
逸尘
年,大师五十三岁。为众人讲法华经时,至现宝塔品,忽悟佛意,立即写了《法华击节》。门人丁右武信佛而不明佛理,不知佛法。大师用“重下钳锤”的方法开导他,使之翻然大悟,改字曰觉非居士。大师还写了《澄心铭》送给他。铭云:
真性湛渊,如澄止水。憎爱击之,烦恼浪起。起之不休,自性浑浊。烦恼无明,愈增不觉。以我取彼,如泥入水。以彼动我,如膏益火。彼乱我真,乱实我生。我若不生,劫烧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从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坚忍。习气才发,忽然猛省。省处即觉,一念回光。扫踪绝迹,当下清凉。清凉寂静,挺然独立。恬澹怡神,物无与敌。
这篇铭文,精要深刻地指出了初学佛法者应该明白的道理。我们的真性,如同澄彻不动的止水,遇到爱憎的冲击,便会生起烦恼之浪,把真性搅浑了。而那个乱我的烦恼,实由我的意识心所生。而我的真性并没有变化。明白人,先要从空我相着手,才能登堂入室。这是憨山大师留给我们的十分珍贵的开示,对现代的修持者,仍然无比亲切实用。
五十四岁时《楞伽笔记》刻印成书,大师将其遍赠海内法门善知识及护法官员,以示在患难中未忘佛事。广东民俗好杀生,祭祖时杀生甚多。大师因作盂兰盆会,讲宣佛法,提倡放生、斋素,没有多久,许多地方都有了放生会,好的习俗便建立起来了。五十五岁,因感社会环境不佳,便遣散门徒,闭关以避动乱。但仍协助地方消解了一次群众闹事的事件,制台及大将*均甚感谢。这年,大师应邀至曹溪南华寺。
年,大师五十六岁。开始了对南华寺环境的整治工作,他请制台戴公帮助,戴公令当地县令坐守寺院,三日内尽驱盘踞于此的流氓恶棍,拆除店铺,收回寺产。六祖道场,始还清净面目。但寺庙建筑颓废,制度荒芜,戒律松弛,大师逐一兴建。先选僧授戒,培训沙弥,加强僧众建设。又立义学,教育学子。设库司,立规矩,查租课,赎僧产,归侵占,一年之内,百废俱兴。又应制台之请,帮助地方解决两大扰民难题。一是奉旨采珠的船只上千艘,完成任务后,横行海上,无恶不作,百姓深以为苦,地方大员,无可奈何。大师以佛理劝说采珠使李公,设法定期约束,过期者治罪。李公力行之,此患即除。海上生产,得以恢复。二是采矿差役扰民,经大师与采矿使协商,由地方每年送解所需之物,尽撤差役,停采矿山。当地官民,对大师十分感谢。更感佛祖慈悲广大,泽被万民。
次年,重修祖殿,改路径,移僧居,拓禅堂,使寺院面貌改观。
年,大师五十八岁。达观禅师遇法难,自行坐化。次年,大师受牵连,奉命回流戍之地雷州。有感写《春秋左氏心法》。大师六十岁时,七月份又奉命返回曹溪南华寺。到年八月,皇长孙生,大赦天下,大师的囚徒身份始得解除。年,大师六十二岁,完成《道德经注》。这是憨山大师一生中耗时最多的一部著作,前后用功十五年。大师说:“太上语旨,盖身试之而后见,未可谓纸上陈言,无真味也。”又说:“予凡著经,必是凝神入观,体契佛心,机倪忽自迸出者,方副之纸。若涉思议,即不中用。”年,六十三岁,在制台戴公的支持下,募集千金,采集大木,重修大殿。这段时间,少数民族兵变,入侵钦州,明*战败。大师亲往洞中说降,乱兵退,钦州百万生灵免受战火。次年,大师在运木途中,遇坏人鼓众为乱,大师安坐堂上诵念金刚经,至佛说四见即非四见时,忽然大悟,立即写成《金刚决疑》。六十五岁,寺内有僧人状告大师贪占钱财,后经审理明白,官府欲惩治诬告者,大师反为该僧求情。之后,大师深感厌倦,便离开曹溪了。
大师在曹溪期间,有一件较为神奇的事,值得一记。当年六祖在世时,占成国(即朝鲜)太子率五位大臣前来迎请六祖,六祖未允,太子及五位大臣立化于海滨,显灵于韶阳,当地民众便在南华寺外立相公祠供奉。太子死后以灵性现身为六祖侍者,独不戒酒。六祖许之,后受法离去。留有一钵在寺。寺僧铸一铜像侍立六祖肉身之旁。像顶有布帽。乡邻每日以一钵酒供奉,酒即化为水,供酒后其帽即歪。大师到南华与大众授戒时,大众说:灵通侍者饮酒,我们也不该受戒。大师即作了一篇文章,(即《为灵通侍者戒酒文》,见《梦游集》卷五十),禀告六祖,先与灵通侍者戒酒,即打碎了供酒的钵。此后灵通侍者即不受酒供,供酒,酒不化水,帽也不歪。
鸣谢
本文作者:逸尘老师
校对编辑:净元、净妍
封图拍摄:婧雯
总编辑:默尘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