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62章得道的方法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知福乎?行福乎?得福乎?

要得福,先行福。要行福,先知福。

第六十二章:得道的方法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老子告诉大家:得道的方法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万物之母,道包含了万物的奥秘,道是善良人的宝贝,道是对不善良人的保障。美好的语言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他人仰慕而跟从。遵循道的教化,就算是原本不善良的人也可以被感化而走上正道,哪里还有什么不可教化的人可以抛弃?所以就算是帝王的尊位、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厚禄、再加上前有稀世宝玉后有驷马乘驾的厚礼重仪,也不如投身于我说的道。那么以前的人为什么把道看的很珍贵呢?这样不是说:道有求必得、有祸可解、有罪可免。所以,得道方为天下贵。本章老子在说什么是道,道的作用,得道的方法。1、道是什么、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万物之母,道包含了万物的奥秘,道是善良人的宝贝,道是对不善良人的保障。2、道是个宝,3、得道方为天下贵。4、“道”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根本法,它是无偏私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遵循“道”就会得益,违反“道”就会遭殃。不论原来是“善人”或是“不善人”,只要愿意服从“道”,就可以得到“道”的保护。5、“道”为贵,原因何在呢?一是“求”就能“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想得瓜,显然是不可能的。从“道”上面来说,任何收获必须有付出,而且必须是符合“道”的付出。只要真正明白并能切实地按照“道”的方法去付出,那么有什么“求”不能“得”呢?大多数人都喜欢财物,喜欢财物对于普通人来说本身不是什么坏事。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什么“财”都能取,不是什么手段都可以用来敛财的。取财、用财、守财都是各有其道的。二是“有罪”能“免”。所有的“罪”都是因为违背了“道”这个宇宙根本法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了“罪”,当然就要接受“道”的惩罚。只有明白了“罪”的来源,真心忏悔永不再犯,并对以往所犯的“罪”积极地以“道”的方式去补偿,才能从根子上消除“罪”。这才是“道”的“免罪”之法。(老子的思想:处处化解矛盾,不制造矛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