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第十九章,世道不好时应绝圣弃智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专治医院介绍手部湿疹怎么样治疗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405/8814884.html

本篇解读《道德经》第十九章的内容,上一章老子讲到大道废,也就是在社会没有天道,没有天理的情况下,是在世道不好、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就突显出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可以看到世道的转换,正所谓物极必反,好世道过了那么久必然会遇到不好的世道,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只是时间长短而已。那么在遇到不好的世道,在大道废时应该怎样度过呢?于是老子在这一章讲绝圣弃智,为什么要绝圣弃智?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一章是紧接上一章而讲,意思是在“大道废”的社会环境中,没有道德的社会环境中,不如不要圣人的思想,因为圣人的思想是教育天下人行道德的思想,那么民众、百姓在没有一点道德的环境中讲道德,百姓的利益就会得不到一点保障,不如先放下圣人的思想,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保住自己的利益为重。智慧也是一样,本来是用在为全人类及整个大自然能够和谐发展上发挥作用,但是在没有天道,没有道德的社会环境中,智慧肯定大多是用在干缺德的事务上,所以不如不要智慧,丢弃智慧。因此“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大道废”,没有天道时,不如绝掉仁义,社会的民众自然能回复到孝慈,比如上一章讲到的那种黑暗里的仁义,收人钱财替别人顶罪,坐牢或者被杀头,至死都在保守罪恶的秘密,极至的仁义吧,但是不如放弃这种仁义,回家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慈爱自己的儿女。如果坚守这种仁义,是在助长黑恶势力,是在危害社会。因此叫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在世道不好,在黑暗的社会里,巧利是得不到保障的,还不如不要,如果在光明的社会环境里,有天道有天理的社会里,不管是经商做生意,还是创造发明等等,所应得的巧利肯定都会有所保障,并且有这些巧利的存在才能推动社会前进,但是在黑暗的社会里,这些巧利反而会引祸上身,会被暗势力所利用,所以不如不要,也就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意思是讲:不管是圣智、还是仁义、还是巧利,这三个词,从字面上看起来很正面,很美好,但是在世道不好的环境下,文字把它装饰的再好也不足以体现它的美好及内容,对百姓来讲反而是害,还不如不要。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所以在大道废的社会环境里,不需要此三者,而是属于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方式过日子,就能顺利度过不好的世道。这里面所讲的绝学无忧是指不学那种黑暗里的各种缺德的行为,以及不学那种夺取黑暗巧利的学问,不学那种黑暗里的仁义,不要有这些欲望,做到寡欲。也许有人会说,那不是天下大乱,谁都不管吗?绝对不是这样的,关键是要深入领悟“见素抱朴”,“见素”就是明白、见识我们人类应有的人生价值观。“抱朴”就是抱住人的本性,及天地万物的本性,也可以理解为抱住天道,天理给于我们的能量。老子非常善于用“朴”字的含义来教导天下人,这个“朴”字在《道德经》里出现过很多次,在后面的第二十八章里老子讲到“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朴”在经过磨炼后必然能发挥强大的作用。等解读完整部《道德经》再回来读这一章的内容,自然会更加明了这句话的含义,在这里就先不多作解读了。

理解本章的内容,一定是站在老子在前一章里所讲的“大道废”的前题下进行理解,否则肯定是牛头不对马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