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珍惜诤友 [复制链接]

1#

稻盛和夫说,管理工具和模式可以向西方管理学,但驾驭这些工具和模式的心智,只能从中国国学里找。

伊藤肇在《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和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在书中,伊藤肇列举了几十个日本企业巨头,如何把中国经典中有关“管理国家、百官、人民的要谛”,套入“如何管理企业、干部、职员”的事实。他把获效彰彰的实例,以简明有趣的“轶事”形式,娓娓道来,给工商界人士上了崭新的一课。

我手上的这本书,淘自孔夫子旧书网,书费5元,邮寄费10元。原书拥有者是“张明”——很著名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数学题中。作者买到这本书的时间是年9月23日——其时,我不到13岁。遗憾的是,书中没有出版时间,但我估计,这本书应该是我所有书中出版时间最早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本书属于“港台经营管理丛书”系列,有意思的是,看不到书号,连价格都没有!

中国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取材,很考验作者的功底。本书分为四章、79节。第一章是“如何管人器识——鉴人术入门”,21节;第二章“如何善用部属——管理、育才的秘诀”,24节;第三章“如何跟别人相处——获得良师、益友、好幕僚的秘诀”,6节;第四章“如何磨练自己——临难致胜的秘诀”,28节。我把本书目录放在下面,以飨读者:

我的这篇读后感,给企业的管理者分享第一章第8节“直言之臣”的内容。

在“写在前面的话——代译序”中,出版方这样说:“原著引用的资料颇丰,为了使读者容易阅读,经典原文一律以白话文表示。”我的理解,在80年代,看古文的人不多,国民文言文阅读水平不高,所以以白话文表示。其实,我更想看到原文。

我估计,这段文字的原文应该来自《史记·赵世家》中的这段:

周舍死,简子每听朝,常不悦,大夫请罪。简子曰:“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请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鄂鄂,是以忧也。”

作者在这一节总结了中国“帝王学”的三大原则:

1、要有不断启迪君王的老师。

2、要有不断直言的近臣。

3、要有优秀的幕僚人员。

对于企业一把手而言,这三条依旧适合。

企业能不断做大,除了紧跟潮流,与一把手的优秀密不可分。吉姆·柯林斯研究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超越对手做到基业长青,结果发现,绕不开一把手——第五级经理人。他们身上有两个看似矛盾的特征:谦逊和执着。我的理解是,没有谦逊的执着,就是固执;没有执着的谦逊,就是无主见。

谦逊而执着的一把手,会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允许团队出现不同的声音,甚至鼓励下属挑战自己。他们相信,下属有不同意见,并不是挑战自己的领导地位;改变原有看法接受下属的建议,并没有丧失领导权威。

可惜的是,不断的成功,使得领导人被下属和外界越捧越高,最终走上神坛,成为神人——而神,只能用来崇拜,是不允许质疑的。

人,容易在两个阶段犯大错:一是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未来还长,有很多试错的机会;一是在年老的时候,总觉得马上要走,试图证明一点什么、留下一点什么。很多著名人物,如果早走十年,会得到大家更多的尊敬。

高管团队里,如果只有一个声音;重大决策中,如果没有任何异议,都是非常危险的!作为领导者,珍惜异议者;作为普通人,珍惜诤友。

《东方人的经营智慧》,[日]伊藤肇_著,琪辉_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这是第篇文章

也是年第56篇原创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