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老子第四十一章 [复制链接]

1#
第四十一上士闻道章

「原文」

「浅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亡若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道本无名,道本无形,无形无相者乃道之体也,无道者乃为真道。上士之人,指的是根基深厚德大之人。他们闻道后,以悟无为自然之奥旨,勤而修之而不懈怠。中士闻道,恍恍惚惚,一会感觉大道存在,一会又感觉大道不存在,无处下手故生疑心,故不能行之,这种人需要师父指一点,他才明白一点,时时刻刻不能离开师父给他开示。不像上士之人那样一点就能通达明白,故勤而修之。下士之人听说有人讲道,便生诽谤之心,言其大道无形无相,纯属天方夜谭,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无为之大道,故老子假设有道,以明无为之妙。

明道若昧;夷道若类;进道若退;

上士明道,便在幽处(玄关神室)之内以静修若昧然。中士明道,不以无为为实,感觉无为之法不真实,不可得,产生疑心故不昧。下士明道,一听便生诽谤之心,笑修道之人,为愚痴,安能昧之。夷道者,一心于道,于天地同类而修。进道者,进清虚之气,周天太虚(身体)而不知有为故退然。退乃退其后天有为之法,退其有为之心,进入先天无为虚灵之地。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渝。

上德讲的是有道之人,是无为之人,性命合一,归于虚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阴阳合其体,与四时合其序,空空不动,窈窈冥冥,一气于中,心与空一体,大白者,心如虚谷,虚室生白性光朗耀。辱者,真心见为辱广德者,广大之德,就是道,道无处不在,上德不见有德,故说广德。上德不见德,故曰不足。有德不见其德,而德大矣,故曰建德,建者,假设的意思,质者,真心见元性显露,元性显露先天足,充满天地,流灌万川,总归于一,也可说是性现而命存,性命合一,归于无极。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大方者,指的是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内无外,没有任何的方所空空洞洞,皆是空洞成一大窍,在此而明玄关之旨,大窍以成惟气流行,光明万国,照彻诸天,方谓大方隅,大器者,神室玄关也,此器,不可有形寻,不可无觉,静极一气生,气生神室玄关开,玄关开,出于自然而然,不可勉强而成大器。气生之后方见玄关。故曰晚成。大音者,大药而生,真气产,音乃是海潮信之意,也就是说药产神知之意。静极而气生,候到则神知,故曰大音希声。大象者,神凝之意,神凝一处而先天元性显露,元性显露,就是道,元性无形无象,只有神知其妙,难以口其妙,难以目见,故曰大象无形,故曰道隐无名道原无道,设言有道。

夫道者,善贷而且成。

这个先天大道,只有用自身精气神才能修成,其他任何办法都是旁门,修道之人,抛去后天之心意,将一点虚灵之神常常于神室玄关之中,自然就是善贷而且成矣。

———正太道人浅解

口诀心法需要师传方可明白

未完待续。。。

-----道家南宗-----

南宗正太道人---经文注解南宗正太道人---正法开示

南宗法脉道场建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