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清华校训说孔子老子黑格尔和塔木德 [复制链接]

1#
.04.30.前言这几个概念,横跨东西方、上下两千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这里我们尝试梳理一下几个概念的内在联系。我们尽量说的通俗一点。错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此,也顺祝母校周年生日快乐!第一章清华校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在年的另外一篇文章“清华的校训是谁写的?“考证过,并非源自周文王的《周易》,而是周易的批注(读后感)《易传》中,对乾、坤两卦的批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清华校训,是孔子(及其学生)写的。第二章孔子说到孔子,他最著名的头衔是“思想家、教育家”。实际上孔子在五十岁前,一直郁郁不得志,也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直到五十岁的时候,见到了老子,就是道教祖师爷、那个写五千字《道德经》的老头,豁然开朗,之后孔子思想就一发不可收,沿着老子指引的道路前奔。不过孔子前奔的道路,是老子道家思想中关于正能量道路那一半,强调阴阳思想中“阳”的一面。这个思想,反映在整个《论语》及其他著作之中,包括《周易》的批注著作,即《易传》,其中就包括了清华校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著名的话。孔子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思想、教育两千年,直到现在。历朝历代都尊孔,因为儒家思想充满了正能量。第三章黑格尔孔子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到十八世纪的时候,黑格尔同时阅读了两本书。黑格尔对两本书的态度,绝然不同,对《道德经》是推崇备至,不仅如此,更加是直接抄袭,以“道生一、一生二。。。”,抄袭出“绝对精神=道”作为起点,成为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石。不过黑格尔有一点做得不太厚道。抄袭归抄袭,到后期的时候,突然转弯,声泪俱下批评起《道德经》来。这就不太好了,不太道德。这是后话了。这一点孔子比黑格尔做得好,孔子五十岁时从老子那里获得灵感,慨叹自己“五十方知天命”,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灵感、思想源自老子,这也是孔子成为万世师表的原因之一。黑格尔的名声就差点,由此可见一斑。第四章道家、儒家和中国儒家源自道家,只不过儒家讲正面思维,道家讲双面思维。这个双面思维,充满了《道德经》,比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满篇都是这一套思想,这也是道家为什么也叫阴阳学说。万事万物,有阳必有阴,反之亦然,有阴必有阳;有盛必有衰,有衰必有盛。这才构成一个整体,一个阴阳整体。实际上这也是“中庸”的原始本意,只不过这个概念被后人错解和错用了。中国的“中”,也是这个涵义,阴阳兼顾、阴阳凝聚为“中”,阴阳互动甚至互为转换,这才是“中”的涵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中心、中央”的概念,更不是西方误解的中间(MiddleKingdom)的概念。完全错解。第五章道家和MKS

上面谈到,儒家就是道家思想中“阳”的一面的发展和展开。黑格尔哲学则和道家%一致,也是属于双面思维、双面思辨的哲学,和道家的阴阳学说完全一致。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家,就分为左右两派,继承和发展黑格尔思想。其中就包括左派的马KS。也就是说,百多年后一声炮响送来的,起点其实是老子的《道德经》,只不过是经过黑格尔之后、其中的“阳”的那一面的发展。转了一圈,回到了原地。第六章《道德经》与《塔木德》道德经的思维模式,是双面思维,上面提到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正反面的辩证思维方式,对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影响巨大。这个理念,我们称为双面思维模式。这个模式的特征,就是谈A,然后谈非A,有福必有祸,有祸必有福;刚强压柔弱,柔弱胜刚强,都是这种思辨模式的体现。与《道德经》几乎%一致的,是犹太人的《塔木德》。第七章《塔木德》市面上对《塔木德》的介绍,都是说《塔木德》是一本教犹太人怎么样赚钱、怎么样做生意的书。因为有了《塔木德》,所以犹太人聪明、会做生意。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了。《塔木德》实际上是《圣经》的批注,是指导犹太人学习《圣经》的补充材料。类似孔子的《易传》,是对《周易》的批注、是学习《周易》的补充材料而已。

也就是说,《圣经》才是根,《塔木德》是叶,和《圣经》一样,《塔木德》是教人做人的,不是教人做生意的。

当然《塔木德》的理念、思想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包括做生意赚钱。《塔木德》有一个方面有非常大的贡献,是其“平行逻辑”的理念。这个概念,就是说,A是真,非A也是真,两个逻辑都为真。实际上,《塔木德》的结构,也是用这个奇特的方式,左边是A,右边是对A的反向描述,然后是作者的看法和批注。为什么《塔木德》用这个貌似奇特的方式?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这个是《塔木德》的思辨逻辑特征,学习者就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和思考。其直接的意义,就是对犹太人的思考和思辨的训练,对任何观点、结论,包括权威,都保持思考、思辨、质疑的态度。这个和现代教育中鼓励InquiryChallenge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脉相承。这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因此也可以看到儒家和《塔木德》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区别。《塔木德》的这种特别的思辨模式直接的结果,练就了犹太人的特殊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包容能力和生存能力。第八章《塔木德》和道家思想令人惊奇的是,《塔木德》的平行逻辑,和万里之外的《道德经》的双面思辨模式,两个体系居然如此一致!这两个体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就需要进一步考证了。

第九章问孔子

以清华校训为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如果孔子遇到《塔木德》或者道家,就会被问到:孔子您说的很对,不过您好像只是说了一半,天行“不健”的时候,怎么说?这个时候,不知道孔子会怎么样回答?志斌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