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著解读道德经第三章原文mi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 http://m.39.net/pf/a_4345636.html

面对滚滚红尘,多少忙碌的现代人迷失了自己的心灵,渐渐僵化成一台台永不停歇的机器,进而身心交瘁、疲惫不堪。这样的生活绝对谈不上快乐,而没有了快乐,就没有了幸福感,生命又有何意义?在几千年前老子就看透了这一切,于是,他告诉人们,简单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不要用尽心机去算计他人,让一切回归质朴,那么在世俗中就可以永葆清新、宁静、快乐的心境。

提示:古文并无标点符号,如今文内标点均为后人根据理解自行添加,故断句位置常有不一。

不尚[1]贤,使民不争。不贵[2]难得之货[3],使民不为盗。不见[4]可欲[5],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6]无欲[7],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1]尚:崇尚,尊崇。

[2]贵:动词,以之为贵,重视,珍贵。

[3]货:财物。

[4]见(xiàn):动词,使之看见,显示,炫耀。

[5]可欲:能引发欲望的东西。

[6]无知:没有奸巧之心。

[7]无欲:没有非分之想。

其它版本:

马王堆帛书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崇尚贤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争。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盗之事。不炫耀能引发欲望的财物,使民心不为此受到迷乱。所以圣人治理*事,会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其温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心,强健其筋骨体魄,使百姓无奸巧之心,无非分之想,内心纯净淡泊,使那些争名夺利的“智巧”之人不敢为非作歹。所以圣人治世,按照“无为”的原则来做事,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解读心得:

乍看想到了愚民*策,叹息老子也不过如此。再看、三看,再思、三思之后,以为老子论之乃道而非器。道者,宇宙万物之理,无论是非;而器者,可用之行或是或非之事。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该理论本身是通过对宇宙的探究而得出的一条规律(可认为是接近道的,当然理论其实还是器),其本身并无是非之分,然而基于该理论建造出了核电站,也建造出了原子弹,一个为万家万户送去照明的电,另一个却能瞬间毁灭一座城市。自第一个人类抬头仰望星空起,我们便开始了对道的探索,正因为这些探索,我们逐渐有了对世界(道)的理解,有了语言,形成了文明,直至今天,形成了深远的文化和绚烂的现代科学。

从论道的角度再读老子第三章,便是思考何为民之所求?我们来到世间是为了什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曾问过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做圣人”。我们叹服阳明先生的格局,但同时也意识到,两千年来,能够被称之为圣人的不过寥寥。大部分普通人可能只求一生平安喜乐,幸福美满,有能力则周济他人,否则求全自身即可。那么何为幸福?何为喜乐?是豪车别墅加花不完的钱吗?不是。豪车别墅或许确实可以给当前现实中的人带来幸福与快乐,但它却不是幸福的本质。假想如果人人都有了豪车别墅,你还会因此而幸福吗?曾经人们食不果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幸福,如今人人有房住有饭吃但还是不幸福。这是为什么?明明物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但还是无法人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物质的享受只是间接引起了内心的幸福感受,物质不是必须的,心才是。

即使几千年来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把幸福错误的建立在了“攀比心”上,比下有余则心情舒畅,比上不足则焦虑不堪。此时再看老子所言,便十分明了,想让全民幸福以达到无为而治的方法不是追求无止境的发展,或鼓励竞争奋斗以提升物质生活条件,而是教育民心,使民不争。

另解:今天的人们不断的发明新的技术,本意是想为人服务,解放自己,然而事实却是,因为这些新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给人的感觉是更累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也是人们对“使民不争”理解不到位。但是话又说回来,道是对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现实情况是“不努力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我们处在这个时代是无法完全实现老子说的那种状态的。让我们怀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心态将道传递下去,当有一天道行天下之时,便是理想照进现实之时。

未来世界之文化,必是中华文化之复兴。

前人校注:

司马光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

河上公

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王弼《道德经注》

[原]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注]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原]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原]弱其志,强其骨。

[注]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

[原]常使民无知无欲,

[注]守其真也。

[原]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注]知者谓知为也。

苏辙《老子解》

[原]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注]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息,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不用贤也,独不尚贤耳。未尝弃难得之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耳。夫是以贤者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亦虚其心而不害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强也哉。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街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

[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注]不以三者街之,则民不知所慕,澹乎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 

[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注]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道德经电子书资源(提取码:gsod)

三叶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