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十八章大仁大义你敬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曾勇(文)

第十八章:大仁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在此指一种准则。

大道:指社会*治制度和秩序。

智慧:聪明、智巧。

伪:虚伪、诡诈,不讲信义。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这里指家人之间的关系。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

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出孝与慈;

国家陷于混乱,才会有所谓的忠臣出现。

老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了仁义、贵贱、孝慈、忠臣的由来。

他认为大道废,才有了仁义的出现;

礼仪制定之后,人民的行为才被规范化,从此有了贵贱之分,后来,原本没有的虚伪和奸诈也就随之而来了。

老子将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之中,分析了虚伪与智慧、家庭纠纷与孝慈、国家混乱与忠臣等事物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仁义和忠臣孝子,因此也没有提倡的必要,只有当社会秩序混乱、六亲不和的时候人民才会感受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才会大加倡导。

社会之所以对某种德性的倡导,就是因为社会上欠缺了这种德性。

老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的产生原因做了分析,其实,老子在此是在倡导人们复归到“大道”之下真正的仁义。

从形式来看,本章是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继续,老子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出现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都是由统治者失去德行所致的。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失去德行,偏离大道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自取灭亡,因此,为了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人民就开始人为地制定一些道德规范、奖惩制度、*策法规等,尽管这些法规能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社会压力,但是它们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废止大道即是对“无为而治”思想的一种否定,是有所作为的开始。有所作为也就为好与坏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好的,是我们所提倡的;

而对于坏的,我们在否定的同时还要给于对应的惩治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正气的发展和正确运用。

人类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能够进行思考,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准则,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人类又往往显示出自己聪明的一面而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最终完全背离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反其道而为之,结果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所以,为了沿着大道而行,为了不因背道而伤害到自己,我们人类自己只有人为地去寻找仁义、智慧、孝慈和忠臣,让它们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遵循大道治理下的国家不是没有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这些社会提倡的因素的存在,而是在无为的大社会背景中,它们已经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了,无须再去提倡,更不需要用各种法律法规来约束。

只有社会中出现了不仁义、虚伪、不孝不慈、国家混乱之后,为了维护社会的有序进行,我们只有人为地去提倡,否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

在这一章中,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之中,他主要强调了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混乱等这些形似相反,实则相成的社会因素,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本章表现了老子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大道废,有仁义;

在此,老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仁义是如何产生的: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废弃大道而行仁义在老子看来是一大退步,遵循大道的统治者总是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让他们自主安排生产和生活,一切都顺其自然。

他们对老百姓的一切活动从来不加以干涉,更不会给予他们精神或身体上的压力,天下出现太平盛世,这就是聪明的统治者的更拱而治。

苦以仁义治天下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境况呢?

如果统治者时时处处行仁义,常以一颗慈受的心对持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替百姓操心、大事小事都要过问、那么时间久了百姓习惯于遇到什么问题就去找统治者,统治者都会解决得很好的话、老百姓从此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因此,他们没有了上进心、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最后几乎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越是退化丧失,他们对统治者的依赖服从就越强、越是依赖服从越是能力退化丧失、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尽管这样的国家也是国泰民安、但是若想让这种国泰民安继续保持下去,若想让国家长久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个高明的统治者,并且这个统治者还得是长生不死的,如果这个统治者死了而接替他的人是个能力不如他的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毁灭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

当然老子这样说、并不是反对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仁义,而是要在坚持大道的基础上对人民适当地施以仁义。

你敬人一尺,人还你一丈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人际交往中、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人,都应该向他们表示最起码的尊重。很多人都会说:“你敬我一尺,我会还你一丈。”

其实,对别人的善良和尊重,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

关键是你要时时刻刻多为别人着想一点,把尊重的绣球抛出,等你需要时,别人才会愉快地抛给你,而且不止一个。

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是最基本的原则。

正如同你希望交到真心朋友,就先要对朋友真心,朋友才会对你真心一样。社交中,你希望别人怎么来对待你,就先要学会怎么去对待别人。以心换心,将心比心,付出你该付出的,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

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

人际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

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做人最起码的美德,尤其是在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前人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等都是他们恪守的古训。

在人际交往密切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恪守这一准则,为建立一个好人缘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能在潜意识中去尊重他人,去帮助他人的话,社会还用再提倡“助人”吗?

还用再去高呼“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吗?

还用再在公交车上贴出标语”“为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为人一定要遵循大道,无为而无不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