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经中对炼气的指导第二章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打坐仙翁→放大镜旁三个点...”→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老子只是列举,不是尽举,所以,理解老子的意思要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比如,太极拳里的概念,诸如,动静、开合、阴阳、虚实、进退、起落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

老子列举的用意何在?

一、不是为了提醒去区分,恰恰相反,是提醒不要区分。

这段话在原文第二章,本段话前还有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表面在弘扬美善,其行为本身就不美、不善。就是说,提出这种概念就不是好主意,老子提倡人不要生这种区别心。

二、提出正确的行为、思考方式。

这段话之后得出结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当我们刻意强调某一点的时候,就一定会忽视相对的另一点,其结果往往是走向期望的反面。所以,不要孤立去看问题,不要孤点行动。

明白一生二,还有知道合二为一。一指的是整体,不是单一,二是相对的。任何运动没有单一孤立的,都是整体相对的。

三、练太极拳明白这个尤其重要。

比如,阴阳相济,不是阴动完了阳接着动,不是此消彼长,而是阴阳同步运动。就像自行车的蹬子,一边动,另一边必动,没有哪个蹬子重要哪个蹬子不重要的区分,看起来是两个蹬子,其实是一个整体。这两个蹬子怎么安装有学问,要相对安装。这叫做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练拳中的问题,有几点非常突出。一是单一的动,一个接一个的动,而不是同步动;二是找不到相对的动点,只好乱动。比如,为什么是拗步?拗步中相对点在哪?三是不知道相对点有主被动之分,造成双重之病。

老子列举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代表性的。我们要明白相对性体现在事物的方方面面,太极拳是个庞杂的综合工程,其原理必然不是指向某一个方面。比如,把力学原理作为太极拳的唯一解释,是行不通的,是极其荒谬的。况且,前辈已经明确指出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的,既然不用力,居然还用力学去指导练拳,打谁的脸呢?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老子不惜笔墨从各个不同角度讲解道的特征。老子给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进行分类、命名,言外之意是它们存在。

将老子的道体系与科学体系对接,理解或许会简单明了些。

道是能量场,或者叫做量子引力场。

能量振动形成波,波有波长、频率、信息等。人的五官起接收、处理波的作用,但功能有限,在所有的波长、频率和信息中只能接收小部分。懂了这个科学常识,就不会误以为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

修道练拳是干什么呢?五官能感知的东西不需要修炼,修炼的就是那些五官感知不到的东西,即“夷、希、微”。

拳之劲有长短之分。长劲就是波长长、频率低的波,这类波具有衍射性。短劲就是波长短、频率高的波,这类波具有穿透性。就技击而言,伤害性大的是短劲。短劲也就是短波,而“夷、希、微”就是短波。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得一何其重要,那么,一是啥?

得一的一就是道生一的一,一就是能量,就是太极。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也是得一的,即能获得道的能量。

能量是一切生机活力之源。从科学分类来看,能量分为力、热、声、光、电、核、磁、生化能等。

从武术角度看,传武的拳种都以力为目标,这也是得一。但太极拳另辟蹊径,不练力不用力,且还要胜对手的力,很显然,太极拳的得一是弃力而练出别的能量形式。这是很明智的行为,因为从经济、高效的角度讲,创造出力之外的能量更适用,所谓科学,也不过就是在做创造新能量的事,人类过去漫长的生活史,几乎只对力有认识,所有的发明都是用力的。到了近几百年出现科学后,人们似乎一下子发现了能量的秘密,各种能量形式都被发掘出来加以利用。

而几千年前的老子早就洞穿了能量的所有秘密,只不过后人少有领悟者。而道家一脉一直在做关于能量的各种尝试,而且造福国人。

看清了能量的本质,才能揭开太极拳神秘的面纱。

练拳的三个阶段,用得一来归纳,思路会更清晰。

第一阶段,合为整。整即一,为结构力。与外家拳不同,练结构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别种能量,而外家讲究快速出手、瞬间打击、暴力取胜,是直接应用了结构力。

第二阶段,合二为一。将内气与身体结构合在一起,以结构为支撑让内劲发挥作用。

第三阶段,天人合一。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将人体置于空间,即与空间融合,也可以看作是合三为一。最大限度利用空间能量。

每个阶段的原理不同,方法更是各异。只有真正悟透各阶段原理,才能实现太极拳真正的得一。

"三生万物"的三作何解?

道德经的概念系统中最奇怪的概念是一二三,而且一二三还构成一个子集,也就是说,一二三既不能割裂开来做无关的独立理解,更不能忽视其内在的逻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科学背景下解释一二并不难。古人早已知道,一即一炁,炁的科学解释就是能量。道生一,揭示了两个宇宙现象,其一是宇宙就是能量体,其二是能量来源于道,也就是道是宇宙的本原。一生二,揭示的是宇宙能量的状态,无论能量形式多么复杂,它总是呈现阴阳两种状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是几千年前的老子揭示的无与伦比的科学理论。

很显然,一二三不是简单的数字,也就是说,这里的一二三不能理解成数量的递增,尽管作递增理解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未免太肤浅了。

单一的能量是怎么衍化成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呢?一定是能量自身具备的特性使然,二生三,揭示的就是能量(不管是阴能还是阳能)具有的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在道德经中有解释,但这里我要借助科学研究结论来做些通俗明了的解释。

三指的是能量的三个特性:振动、信息、涌现。

道德经描述道的特性是冲气以为和、周行而不殆、吾以观复、守静笃,冲、周行、复、静指的就是振动。冲解释成脉冲,一目了然。

能量具有信息性,或者说能量携带了信息,或者说信息是道对能量的指令,捕获、传输能量信息就能驾驭能量,电器产品都是利用这一原理而发明的。

能量在运行、转化过程中,既不是等量转化,也不是有序递增,而是会出现暴涨或突然枯竭,科学家称这个现象为涌现,涌现理论问世不长。这个与能量守恒不矛盾,能量守恒指的是宇宙总能量不变,但局部的能量表现其实是不确定的。

能量的振动、信息、涌现三个特性共同作用才导致万物产生,这就是三生万物。

对练拳者而言,一二三明确告之了练拳修道的方向和内容。

练拳必练意,意是什么?意就是信息,就是指令。练意就相当于发出遥控信号来操控能量。

道德经中为了解释清楚道,用了很多比喻,在诸多比方中,老子认为水是最好的最接近真相的,所以才说上善若水。为啥呢?因为通过水能直观看到能量波是怎么运行的。

任何力量作用于水,都会形成波,小的称为涟漪、大的称为浪。无数个小的波会形成共振造成大浪,这就是涌现。

练意即发出指令,啥指令呢?就是让散乱的波快速共振形成巨大能量达到涌现效果的指令。

人的五官(佛教甚至认为是八识)感知能力其实非常有限。比如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有些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有些有形的东西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修道或说修内功,就是获得能量。所以,练内功者要清楚,能量有两类:无、有,而且有无相生,即无有可以互相融合,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因此,练内功必然要经过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两个阶段。

修内功的程序步骤

第一阶段:从有到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表面上理解,这几句说的是道的特点,但修道练拳者要知道这些话是怎么具有指导作用的。

练拳的目标是练炁、练劲、练阴阳,所有拳中的东西是练出来的,不是先天潜在的,这叫生而不有。

练拳得练形,即练肉身,但不能依赖肉身,这叫为而不恃。就好比肉身是陶泥,练形就是将陶泥做成陶器,技击却不是用陶器去砸人,而是用陶器装水,用的是水,劲好比水。

太极拳是用实技击还是用虚技击,不仅是一个境界问题,而且是对拳理的认识问题,重点是认识,认识上不明白,拳技就提升不了。

身体是自己的,为实,太极拳是通过实练出虚,不用实而用虚,虚不是自己的,是道,所以,功夫出来了不能居功自傲,因为这功是道的功不是肉身的功,这叫功成弗居。

这个阶段练体成器,主要是将实体练虚。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讲,道居虚中,虚无穷无尽,道也无穷无尽,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与其谈论其边界在哪,不如守住虚中。

作为修道者,不是直接修道,而是修虚,虚有多少,道即多少。有人说太极拳即气功,其实,太极拳与气功在途径、方法上是根本不同的。气功是直接练气,什么捧气、灌气之类,而太极拳直接练气则是大忌,前辈讲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虚无止境,修虚无尽头。所以,也不必谈论尽头在哪。也不必担心道会枯竭,虚中在,道就在。拳家俗解为守中用中的技法。这里把中解释很清楚,不是所谓中线、中点,也不是所谓中间(适度),而是虚中。

道与器,人体是一堆原材料,还不是器,修出虚而能用之人才是器,故有成器、不成器的说法。

怎么修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就是舍弃多余的部分。就像制陶、雕刻、冶炼等。

打坐仙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