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道一如道德经第六十章上 [复制链接]

1#
《佛道一如道德经》作者:山顶洞人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不神。非其*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析:

我们先来看看公认的译文:“用“道”治理天下,*神起不了作用,不仅*不起作用,而是*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如果有人通过这段译文真正明白了这一章的本意,那这个人真是“神”了。实际上,再有学问的人,也会被这一段文字搞懵的,所以,这样的翻译看似把文言文翻成了现代文,其实毫无意义!我们必须穿透文字本身去看它的真实义。

“治大国,若烹小鲜”,通俗的解释是: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不能老是在锅中翻滚。看得出来,这是专家学者们在书房里研究出来的结果,可能他们从来不需要亲自下厨。其实,煎鱼翻有翻的做法,不翻有不翻的味道;治国稳有稳的好处,改有改的必要。况且,这里的“小鲜”不管是小鱼也好,大鱼也好,蔬菜也好,都没关系。老子在这里要讲的既不是治国,也不是下厨,而是用“治大国”比如做大事,“烹小鲜”比如做小事。一个“若”字就说明,做大事和做小事是一个“道”理、一个方法。而这一个方法就是没有方法!

这好像说不通,“没有方法”怎么做事?这个问题要看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如果站在世俗人的立场,做一个事都有很多种方法,更何况做各种各样的事呢,所以,做事的方法真是多如牛毛。正因为方法太多,所以我们的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可遗憾的是,这并不解决问题。相反,我们的社会越发展问题就越多,不得已,只能用更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之前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而这“更进一步的发展”则又带来更多更多的问题,如此下去,何时是个头?所以,必须“以道莅天下”。

撰稿人:道盛物业郑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