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德经你的困惑,他早就解答过 [复制链接]

1#

去年《奇葩说》中有一名学霸选手,她说大学要去读哲学,导师刘擎问她:“你为什么选择哲学呢?”她说:“因为哲学很叛逆。”真喜欢她这个回答!单看叛逆这个词,它是好是坏?我想思想上的叛逆是最令人折服的。

人生在世,总有这样一种时刻会觉得很无聊,什么也不想做,又觉得什么都应该做,突然之间会想人生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啊!亲人、朋友也不能懂自己,这种无助与沮丧也不愿和任何人说。当然,我们可以读点心理学,自我调节。但更可以读点哲学,跳出自我的狭隘空间,看看那些先贤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其实早就有人解答过了。比如,在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中就曾经探讨过人生在世应该处于什么地位这个问题。是前,还是后?是里还是外?是无私,还是存私?

老子是怎么说的呢?他说: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什么意思呢?余秋雨先生这样解释:

不算计前后的人,反倒站到了众人之前;不算计内外的人,反倒活得很好。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结果倒是成就了自己。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老子也讲圣人,但是老子说的圣人与儒家的圣人是不一样的。陈鼓应在《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写道:儒家的圣人是典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以虚静、不争为理想生活,鄙弃名教,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甚至包括伦常规范在内)。要是我们能拥有老子所说的“圣人”这样一份生命状态该多好啊,想必每一天的日子内心都会是安静与从容的。或许你我现在都不能拥有这样的一种状态,但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拓展了你的思想世界,让你知道了人生还可以这样过!

读一读老子,整个人都会觉得很放松。但如果你认为老子带给你的仅仅是“出世”的逃避,甚至有些消极,就真的误解了老子了。老子很思辨,很叛逆!非常典型的一句话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说:“天下都知道美为什么美,那就丑了;都知道善为什么善,那就不善了。”这种“叛逆”的哲学思想真是闪烁着智慧之光啊!“你的困惑,《道德经》早有答案!”

晓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