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找准入口,是读道德经的逻辑起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手足癣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边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这样想象,老子本来是在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天、地、人”的故事,可是讲着讲着,发现讲不下去了,好像缺了点什么,故事不能达到圆满。人聪,地厚,天行,是什么把三者放到一起的呢?是什么能让它们又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如此规律、秩序的运行着呢?一定还有一种力量,可是除了“天、地、人”以外,好像没有什么了呀。老子想啊,想啊,还是想不出来。可是,明明还有啊,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就这样,“第四元素”就有了雏形。但是,说不出来,说出来的好像又都不是。老子想,姑且先称着“道”吧。所以,就有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开端。也就有了老子故事全部人物“道、天、地、人”。“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呢?老子想,如果我把其称着“道”,你一定会问——道是什么呢?是啊,“道”是什么呢?怎么表达呢?最后发现,这个还真无法表达,无法准确的表达。一旦说出来了,就不是原先想的那个“道”了。换一句话讲,就是老子还没有能力(当然,我们都没这个能力)去准确的表达“道”。此处,最难理解,有什么是不能表达的呢?尤其是,有什么是最智慧的老子都无法表达的呢?不妨,看几个案例,也许可以有助。案例1大家都知道“圆周率”(这个可不是我啊)。我问,圆周率是多少?如果你回答,3.14。我会说,不对。你又说,3.。我说不对。你可能会百度一下,给我来一个几万位的数字说给我听。这就是了吗?还不是。也就是说,只要你“表达”出来了,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就不会是“圆周率”本身了,最多算是其近似值而已(这也为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奠定了基础)。问其原因,因为它的“无限”!我们不能用有限思维去界定无限的可能。案例2到现在,我们已经很依赖“天气预报”——“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有小雨,阵风3到4级”。天气预报,是想预报这一时段的天气情况,是好事情。只是,一旦预报“发出”,而后天气就不再是你说的天气了,或者说,你预报的天气就不是我想知道的那个天气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变化”。我们不能用静态的所为去表达动态事物。案例3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问题,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这是力学体系中的重要定律。到目前为止,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是,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旦表达了,就不再是原本的“力学体系”的真实本质规律了,而只是我们认识到的,力所能及的那个“力学体系”的运动规律。说不定它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没有认识到,所以这个表达的也就可能不完整。若问为何,因为其“深奥”。世人不能用自己的“浅”去发现事物的“深”。通过这三个案例,说明万事万物具有“无限”“变化”“深奥”等特征,所有的表述都超过不了我们的时时“认知”。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比如,老子在“天、地、人”之外发现的一种力量,仅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妨取名为“道”,一旦有了确定的“名”了,就不再是原本的那种“力量”了,不再是那种“力量”的本质了,可能还有更为丰富、重要的信息没有被表述。老子,本来想说,这个“道”是“自然”,可是也不能。到最后这个“力量”还是没有明确的名。只是暂时以“道”代之。其他事情,也一样。以上,表达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无”,一个是“有”。不表达,就是“无”,表达了,就是“有”。所以,紧接着就有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说,本元是没有名字的,是万事万物之母,是万事万物之元。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还以“圆周率”为例,据查,目前计算机已经算到三千万亿位了,这有什么意思呢,只是一个数字串而已。这是以“有”的心态在观察事物,即使到了这么多,还是只能观其徼而已,被“边界”所困。如果,我们以“无”的思维在观察事物,想象事物,其乐无穷,其妙无尽!我们可以享受——由于圆周率的无穷无尽,它包含了世间的所有信息。比如,你的手机号码,一定位于其中某一个连续的11个数字,很神奇吧。哪怕,你把你的身份证号码接到手机号码后面,也一定会在某一段找到连续的29个数字,与你的信息相同。这样的信息,还可以一直加大,加大到把宇宙所有信息数字化,连在一起,都会含在其中。你不觉得这很奇妙的吗?事实正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要算出来多少位多少位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哪两者?其实就是“有与无”“实与虚”“为与不为”。“同出而异名”,意思就是虽然称谓不一样,实质上却有着一样的本源。“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了前面的了解,这个就是虚的了,不要被吓到就可以了。一点也不玄嘛。鉴于以上,是不是我们就“不为”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事物的无限,变化与深奥,我们就要更多的去“为”。这就是老子所讲故事的开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