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气”就是道创造、广大、平衡的能量
《道德经第42章分享暨原谅月祝福》连载17
第三层次,中和是成就伟大的心法。
(八)“气”就是道赋予万物的创造、广大、平衡的能量。
“冲气以为和”
“冲”的本意为水流涌动激荡;同时,又有虚静、谦卑的内涵。老子这个“冲”字用得可谓是出神入化,一下就把大道那种有无同源、动静如一、生生不息的样子呈现出来了。
“冲气”的“气”最早出现在《道德经》第十章中所说的“专气致柔”中。什么是“气”?古人告诉我们“在天为气”——生命的形成是由于“天地气合,万物自生”。这个“气”就是指形成生命的、最原始的、气态的精华物质。老子说,这个“气”不是虚无的想象,而是真实的物质,具有真实的能量和磁场。
在道还没创造天地的时候,有一股混沌未分的气,这就是“一”。后来这种气有了分化,轻清的上浮为天,这就是“阳气”;而重浊的下沉为地,这就是“阴气”,阴阳始分,才有开天辟地,这就是天地之始,也是“二”。阴阳运化,不断组合又拆分,逐渐演化出人类与万物,这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但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可逆的!当有到了尽头时,一切还要归于无——所以,逆转的过程就是万物消散、天倾地覆,一切有形都重新分裂为最初的阴阳二气;阴阳复归于混沌,混沌回归于大道。这个循环,亘古以来,从未停止,也无所谓始终。你如果想把它称为“永恒”,也可以。
老子说“冲气以为和”的意思是,“气”的作用是让人的身体、精神变得柔弱;“气”就是道赋予万物的创造、广大、平衡的能量——万物有了这个能量才能更迭不断,天地有了这个能量才能天清地宁。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心灵宁静、柔和,他就完全打开了自己与大道交换信息的通道,天地间的能量就毫无凝滞地流经着他的身体。因此,他的四肢百骸都是柔和的,他的面相也是纯净的,他心里没有乱七八糟的欲念妄想,他很单纯地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做。而他无论做什么,他内在那种和谐的磁场都会散发出来,把和谐也带给周围的世界。
年7月17日
中和之气是创造伟大的心法
《道德经第42章分享暨原谅月祝福》连载18
第三层次,中和是成就伟大的心法。
(九)中和之气是成就伟大的心法。
万物都是一个势的存在,每一个势都向着阴阳和合的方向发展,这个势就是“冲气”。古人说,要想成功,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由对的人组合而成,才会出现对的势。这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其中蕴含着老子的不传之秘。
“冲气以为和”的核心内涵就是中和心法——这是能成就伟大的心法。中和之气的原理是,阴阳二气经过震荡相冲后,去其杂质,留其精华,使阴阳二气达到和谐,就产生了中和之气——这股中和之气才能生养万物。所以“中和”二字本身就是一部上乘的心法,历史上无论是论述做人还是修真的经典中,说来论去,都是围绕“中和”二字的理和法而展开的;很多大修炼者都是从“中和”二字上深入修证参悟,才得以得道成真。
中和心法也是观心大法,强调两个大系统:一个是观“心”;一个是观“中”,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中心”。“中”字与“心”字的组合,又成为一个了“忠”字,这是人道的基本元素——无论是忠于国家也好,还是忠于企业、忠于家庭也罢,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忠实于自己心中的道。心中有道的人,他不会受环境的影响,不会被利益诱惑、被得失困扰;他只要选好了要走的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在别人眼里就是忠于集体、忠于初心。实际上,对于他来说,他只是守住了心中的道,通过自身的实证,达到了身心一致、知行合一的和谐。
老子说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是以无限的慈悲心来关怀人类的后代子孙,殷切期望所有人都能归根复命。老子将自己证得的无上心法,浓缩为“中和”两个字——这个心法力量无穷、包罗万象,揭示了宇宙本源,让人能直达彼岸。这是人类先祖留下的最上乘的修道心法,他们希望能让地球安平泰、社会安平泰、人民安平泰;也希望人类心花绽放、世界业力下降。这就是祖先们的良苦用心!
年7月18日
越是到了高处,越是要平实
《道德经第42章分享暨原谅月祝福》连载19
第四层次,损益的平衡智慧是宇宙大道的奥秘。(十)越是到了高处,越是要平实。“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孤”是幼年丧父的孩子;“寡”是失去丈夫的女人;“不谷”是没有粮食。这些不吉祥的字眼,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但居上位者却反而以此来自称,这正是古代君王道法自然的智慧。
帝王君临天下,他不缺有形的财富和权利,但缺的是能保持长久的那个“势”。因此,帝王以普通人都厌恶的词语自称,这是自谦的说法;也是因为他们懂得“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如果哪一方甘愿处下、不争、给与,那么根据电位差原理,能量将自动向最低、最空的地方汇聚。这个能量的流动就是“势”;这个“势”也是民心。让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就是成就自己最简单的方法。因此,他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的后人:越是到了高处,越是要平实;越是谦和,越能得到天地能量的加持。这就是谦德处下带来的好处,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中和”的道理。
能做到这一点的君主都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这是百姓之福,也是老子的心愿。这样的君主知道自己被百姓推选出来,成为国家的首脑,不是为了来享福的、更不是为了来耀武扬威的。因此,即使功盖天下,却不自以为有功;即使德化人间,却不自以为有德,这都是“中和”的治国理念。但他们越是谦恭处下、克己奉公,得到的也越是同心同德、国泰民安。最后,他们留下的就是不求功而彪炳千古;不求名而名垂青史。这正是居上位者把自己放在中和之位,“得其中、用其和,则无往而不利”的智慧。
年7月19日
《丹阳道德经学用》编辑行者风
.07.19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