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道一如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佛道一如道德经》作者:山顶洞人

-第58章-

其*闷闷,其民淳淳;其*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析:

我们先看译文:*治浑厚简单,人民就淳朴忠诚;*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专家认为这一章的文理不通,连不到一块,怀疑是错简,我说不是错简。当然,专家也给过老子一些高的评价,说老子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者,这个评价犹如把鲸鱼说成泥鳅;还说老子是古朴的哲学家,这个评价犹如把栋梁说成是芦苇。

现在,我们把这一章的“枝叶”去掉,剩下:闷闷、淳淳;察察、缺缺;祸、福;正、奇;善、妖;方、不割;廉、不刿;直、不肆;光、不耀。看到没有,不全是一体两面的事物吗?就像散文,随你怎么散,不都是在说“道”吗?

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我说一个“祸”!大家是不是在想:“什么祸?是地震、洪水,还是飞机失事?”这是我们常有的思维模式。如果A代表:是的、对的、好的、白的、善的,B代表:非的、错的,坏的、黑的、恶的,要是用逻辑推理,A跟B之间是不会相等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善人就是善人、坏人就是坏人,我们会严格划分出来。然而这一划分也就让我们永远呆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所以,我批评专家,其实是我的错,因为在专家的世界里,就是他们认为的那样。然而要是一直那么去思维,就只能像驴拉磨一样,永远也找不着“道”。

现在我们反推,如果整个世界没有“福”这个概念,那“祸”这个概念能在我们的脑海里存在吗?所以,“福”“祸”就像手掌手背,当我说“祸”,大家应该马上联想到“福”,所以,在禅的智慧里,祸就是福,福就是祸,因为它们是分不开的,只要消去一个,另一个自动就没了。

而且,既然他们都是一体两面的,互相转化就是很正常的事了。我们的手掌手背是不是每天要无意识地翻转无数次?所以,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还觉得这一章不成文吗?

我这么说,大家可别又走入另一个极端:搞得黑白不分了。一般众生是从“自我”去界定是非、好坏,所以结果总是带着自我的偏见。得道者不是分不清是非、好坏,而是不从“自我”去界定,知道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坏的也会变成好的,变来变去,无非是一阵风而已,自然就不会执着于是好是坏了。

所以,学习这一章就是要把握一个原则,“不变”是不一定的,“变化”是一定的。就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吧。哪怕是一个传正法的修为很高的师父,一旦被财色名利所染,身上的业力将越来越重,逐步沦落为邪师,成为魔王的形象代言人。唉,末法时代,谁都没办法!那么,普通信众呢?尽管他们的本性都很善良,一旦被伪劣的佛法或伪传统文化洗脑之后,就变成了愚善之人,他们表面上是做善事,实际上却是造恶业,可他们自己还以为这是行善积德,实在可怜!

(未完待续)

撰稿人:道盛物业郑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