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悟道德经道德经把握人生方向需四戒 [复制链接]

1#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我们人生在世,修身、创业,什么最重要?方向。方向比速度还要重要!如果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还不如停在原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有四种表现是错误的,而常人却不自知。《道德经》在第22、24章中两次指出,可见其存在的普遍性,今日再叙,与君共勉!

一、自见

见,同“现”,自我表现。自见的人,到处指点,到处表现。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把自炫上升到了“病”的高度。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教。“好为人师”的人,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在于,不懂装懂,反复地说教,或者是习惯于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于人。好为人师可能是人的一种本性。每个人都愿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了不起,显得比别人强,从而获得自己的虚荣与满足。而好为人师,喜欢教育别人,指导别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已经包含了我比你强的自以为是。自见的人,抬高自己,无意中压低了别人,容易遭到别人的反制,“自见者不明”,会离成功越来越远。三国时期的杨修,到处耍小聪明,恃才放纵,最后被曹操用借口杀掉,难道不能说明自现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二、自是

人的本能都觉得自己的见解高明。自是的人,用刚愎自用来描述再恰当不过。自是的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用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在三国英杰辈出的年代,关羽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一员。关羽从最底层的马弓手做起,从刚出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到最后的义释严颜,忠义千秋,最后被百姓称为“武圣”、“关帝”。可这样一个人,最后因自是而败走麦城,令人扼腕叹惜。从来命运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自做自受才是真正的原因。关羽的死,其他人只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真正害死的自己是他本人。翻翻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都不离骄傲这两个字眼。关羽确实有骄傲的底气,颜值高,武艺强,人品好,很多人想要和他结交。不说曹操对他的百般拉拢,孙权也是想尽法子,争取他这个名人。结秦晋之好,实*治之利。孙权看中关羽,想让自家儿子娶了他家女儿。这是多好的事情啊。作为吴国的大统帅,孙权也是一方霸主了,他的儿子是个妥妥的帝二代。关羽能和孙家人结亲,也是喜事一件了。但是关羽对于这样的提议,没有丝毫的兴趣,“虎女焉嫁犬子”,回绝的语言中充满了讽刺,这彻底惹怒了孙权。关羽的清高,让他与孙权两人之间彻底决裂,两个人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上的失败让他大势已去,人情世故上,关羽的错误也是众多。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惜骄傲如关羽,已经忘记了要吾日三省吾身。*治眼光没有了,人情世故迟钝了。看看关羽的一生,自己并没有处理好所有的人际关系。受到人们的追捧之后,变得麻木嚣张,这样的处境让他迷失了自我我想关羽人生的悲惨之处,自是是最重要的原因。

三、自伐

自伐,自己夸奖自己。“自伐者无功”,有了功劳,自己夸奖自己,功劳也会随着消失。为何?别人会认为,我们做事是为了自己,因而自夸。三国时期许攸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功勋卓著。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罗贯中评曰:"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许筱因为自伐不但失去了前面所立的功劳,而且失去了性命,可见自伐的危害。

四、自矜

矜,就是仪仗矛,用来欢迎外宾的。自矜,自已端着仪仗矛,要求别人像欢迎外宾一样欢迎自己,架子很大。身份越低的人,越容易摆架子。身份越低,当有一天突然有了个小官位,就会觉得高人一等,就开始摆架子。摆架子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习惯被人压制了,忽然有点小地位了,就会想着把之前的面子找回来。可是,他并不知道,面子不是自己给自己的,而是别人给的。骡子架子大有力气,人架子大了不值钱。很多喜欢摆架子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越是喜欢摆架子,自己越是不值钱。越是摆架子,越是会被人看不起。摆架子,自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可在他人眼中,这只不过是个笑话。越有本事的人,越是会低调做人。越是低调,越是受人尊重。真正厉害的人,是不会摆架子的。其实,很多喜欢摆架子的人,是因为不自信。曾被人压制,曾被人欺负,曾没有面子,曾地位低下。忽然地位提高了,可心里的不自信和人格的不成熟配不上他的职位,他只能靠着摆架子来掩盖自己不自信。越是摆架子,越是得不到尊重,更是会丢面子。弘一法师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当一个人越是需要排场,越显得其器量狭小和见识短浅。真正厉害的人,是不在意众多的头衔和威严的。因为根本不需要,因为足够的自信。足够强大的人,根本不需要各种架子和排场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季羡林先生曾写道:“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民间封给他三顶桂冠,分别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而他却一点都想要这些称号。他自己讨厌别人摆架子,自己也坚决做到不摆架子。他越是这样,可越是得到大家的尊重。有一年北大新学期开学,有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来北大报道。背着这么多东西,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放在路边,正好季羡林走来,这位学生就拜托他帮忙看下包。季羡林很爽快的答应了,等这位学生去办完所有的手续回来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季羡林还在原地耐心的等待他。

过了几天,到了开学典礼时,这位学生才发现,替他看包近一个小时的老人竟然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季羡林被称为大师,他当之无愧,可他却是从来不摆架子,他从来都是谦虚低调,尊重别人。鲁迅先生曾说:“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身份越低的人,当有一天有了小成就,有了小地位,就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了,架子十足,都想别人都要顺着他。当架子端了起来后,形象就落了下去了,就会显得可笑而无知。这样的人,大家是不会让他做官长的,即使做了,也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看起来是高了人一等,实则是错误的方向。人生在世,犹如大海行船,方向难辨。经典,就像灯塔,就像日月星辰,能让我们辨别方向。让我们研习国学经典,获取人生的指南针!

附:《道德经》原文

作者简介:函修草,教师,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的宣讲员。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