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大椿注道德经善行无辙迹第二十七 [复制链接]

1#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注:粗体为古籍原文,其余为本号释义*谷子说,圣人行事,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生活中会有这样深不可测的人吗?*谷子说,圣人之在天地间,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而守司其门户。意思是说,圣人通彻天地,根据阴阳二气的状态给万物起名字。而后辅佐天道,对天下万物进行管理,使万物自然而然地生死存亡。因为人的智力最高、爱乱蹦跶,所以圣人要通达人心之理,教化百姓正确地运用智力和应对时变。圣人通过观察人与万物生态圈的动态变化,知晓天下的兴衰治乱,时刻守护着人与万物,对其进行调控和干预,使天下恢复完好的秩序。圣人也是人,或许从外表看跟普通人没太大区别,为什么却能做成这么多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呢?重为轻根第二十六章讲,圣人要虚静持重,守道不离。本章接着讲,圣人具体要怎么做,才能通天彻地,统御万民。这些道理,对于普通人治身、处事,也是相通而适用的。*谷子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谷子的这段话,我们结合本章的内容来看,将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徐大椿注道德经:善行无辙迹第二十七善行无辙迹车子经过,就会有行驶的痕迹可见。善于行天之道、无为而治的人,功成事遂后人们却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善行没有痕迹可见。善言无瑕谪不纯的玉,会有瑕(xiá)疵可被指责和批评。不以人言为依准,而善于行不言之教的人,口无择言,就像美玉那样没有瑕谪(zhé)。善计不用筹策一般人筹策一件事情,必然要通过思考和商议才能做成。万物繁复纷纭,如果靠人智去创造、筹划和管理,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善于筹策万事万物的人,行自然之道,任万物自生自化,则不费筹策之力,万物都能自然生长演化而合乎天道。①此处有的版本为“善数不用筹策”。“计”和“数”意思相近,计算、度量、筹划的意思。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约无绳结而不可解有关键就总会有办法打开,有绳结就总会有办法分解,抱道不离而与道为一的人,连关键和绳结都没有,那么,又能从哪里将他与道分开呢?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以人为智巧、有意识地去救人救物,就会有遗漏,仍然会有被弃置的人和物,那么,有救有不救,就算不上真的善救之人。只有以道御物,无弃人无弃物,才算是善救之人。是谓袭明袭,重复、重叠的意思。救人救物,已经称得上“明”了,至于无弃人无弃物,则称得上“明”的极致,不能只称为一个层次的“明”,而是“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善人”是“不善人”应当取法的,所以称“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善人”是“善人”应当引为教训和警戒的,所以称“资”。①此处有的版本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②鉴戒:引为教训,使人警惕。③资:有两个含义,一是供给、资助;二是智慧,能力。徐大椿此处取第一个意思。市面上有的解读,则取第二个意思,而且断句不一样,下文的解读也是完全不同,这里只作简单提示,仅供参考,不做展开。一种断句是: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徐大椿此处的解读就是这样断句。另一种断句是: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这种断句,然后再取“资”的另一种意思“智慧,能力”,意思是说,善人,不擅长、不热衷以人智伪巧治世,不好为人之师;不善人,则擅长和热衷以人智伪巧治世,而好用人之资。这样解释的话,“不贵其师,不爱其资的”意思,也相应地变了。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作为“师”的“善人”固然应当重视,作为“资”的“不善人”也应当重视,假如自以为是而轻视正反两类人的助益,那么其智慧也会有限,而终究不免于迷惑。如果作为圣人,却有弃人弃物,那么也不免会因为“不爱其资”而陷入于迷惑,这样又怎么称得上“袭明”呢?是谓要妙以至道为尊,而不以人智之道为贵,则能知周万物而以道济天下,,不仅能从“善”中受益,还能从“不善”之中得到身心的助益,这是最为重要的妙道,而不是普通人通过人智思议所能达到的境界。善行无辙迹第二十七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善行无行迹可察觉,善言无瑕疵可指摘,善计不用耗费筹策之智。善行天道而关闭人智的圣人,就像没有关键可被人打开;善于抱道不离、天人合一的圣人,就像没有绳约可被人解脱。因此,圣人弃人道而全天道,以道济天下,所以,对天下万物无所不及,而无弃人,无弃物。圣人以天救人、救物,通明于天,这便是袭明。因此,善为道之人是“不善人”应当取法的,不善为道之人是“善人”应当引为教训和警戒的。如果不以“善人”为尊贵,不以“不善人”为鉴戒,即使再有智慧的人也会有迷惑之时。能够知周万物而以道济天下,统御天地间所有方面的事物为我所用,才是最为重要的妙道。徐大椿(—),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名医。他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览医书,自学医术,成为一代名医。他十四岁研习《道德经》,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而后刻印出版。相关阅读:徐大椿《道德经注》:序言徐大椿生平梗概和治学之路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